-
董小玉 王鹏辉:于时光边缘探寻诗意人生张刚以其细腻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这一哲学命题提供了诗意的注脚,诠释了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塑造灵魂的奥秘。2024-10-03 来源:文学自由谈
-
李建永:我们为什么办《谚云》公众号?我们做《谚云》公众号的初衷,缘于我心中根深蒂固的“副刊情结”。2024-09-26 来源:《谚云》公众号
-
总编会客厅|康守永:“警惕”的理由和“建设”的走向——与张演钦聊中国绘画大写意邀演钦先生走进了《中国书画》的“主编会客厅”,共同就“大写意”话题展开进行了交流。2024-09-11 来源:中国书画
-
戴美帝:点评杂文名篇杂文界向来有“两少”:一是篇篇精彩的杂文家少,二是女杂文家如凤毛麟角。谌容女士本来是位著名的小说家,可她“友情出演”写了几篇杂文,却是篇篇精彩。2024-09-04 来源:《谚云》公众号
-
乔维:展览空间的审美效应策划一场大型的艺术展览,展示的形式会起到成败的作用,具有诗意化的空间布局,有创意独特的内容排列,是引人关注的良好开端。2024-09-03 来源:中国文信网
-
李雨书:文与艺近期《参考消息》有两则颇为有趣的新闻报道。一则关于文,一则关于艺。2024-09-02 来源:《谚云》公众号
-
李建永:倒 读在历史上,以倒背显示其特殊才能,引起当政者注意,博取功名者,倒是确有其人。譬如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记述:2024-08-23 来源:中国文信网
-
《乔维谈艺术》崇法习典 与古为新——读黄树贤的书法作品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它传播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和历程,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无论专业书家或是文人墨客,在书写民族语言的进程中,首先应该把握住传统与时代性的审美衔接,让书法艺术能够走向创新与发展的路径。2024-08-22 来源:中国文信网
-
让历史来为艺术作品称重——读著名画家李乃蔚极致写实工笔人物画艺术创作的生命在于情感,凡是好的绘画作品,都是用墨色和线条诉说思想与情感。真正触动人们内心的作品往往是作品背后的思想与精神,而这种思想与精神传递的就是画家的艺术修养与精神高度。2024-08-20 来源:中国文信网
-
总编会客厅 | 康守永:“走遍中国”的价值追寻与文化立场——与杨晓阳聊中国文促从艺术发展本身看,美育是艺术大树扎根于土壤获得成长的营养基础。2024-07-22 来源:中国书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