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振华:当记忆转为散文形态记忆,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过程。当“记忆”转为散文形态后,就像种子一样植根于文体,分孽、开花、结穗,孕育“散文五谷”,为人们提供精神营养,文味佳肴。2025-01-19 来源:《文学自由谈》
-
李建永:“看不惯”与“放不下”编杂文年选,不免也向写散文、随笔以及写小说、诗歌、评论的文艺界同仁约稿。如今组约杂文稿件时,有欣然应约者,不久便惠赐佳作。更多的则说,杂文,那可不好写。这话当然有谦虚的成分在;然而,杂文也确乎难作。2025-01-12 来源:《谚云》公众号
-
戴美帝:做最好的自己——新年试笔“过光景”三个字说得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过”,幸福的滋味无非是“过”。谈到更大的意义,不过是“过滤”和“打捞”出来几条罢了。2025-01-05 来源:《谚云》公众号
-
李雨书:文章吾家事——新年试笔古汉语中的“文”“武”是相对应的一对概念,广义地讲,“武”之外的文学、艺术、科技等皆可称为“文”。2025-01-05 来源:《谚云》公众号
-
李建永:鸡尾茶——新年试笔春天的明前茶,芽叶细嫩,味道鲜爽,于春夏间品啜,“单身”冲泡便好。晚秋及冬日,我习惯喝祁红、闽红、滇红和普洱。这些发酵茶,或轻或重都有一点涩味儿,有的还带有一星土味儿,所以我在冲泡时,会加入适量的茉莉花茶。2025-01-02 来源:谚云公众号
-
总编会客厅 | 康守永:疆界与误区——有关当前书法创作形式探索的一些话题中国书法是很保守的一门艺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书坛流行“现代书法”“书法主义”“学院派”等各种新潮书法,今天还有多少人谈。2024-12-22 来源:中国书画
-
《乔维谈艺术》心胸显气势 笔墨见精神——读覃志刚的山水画观察覃志刚作品的笔墨功力和艺术性,首要看他对意境与传统的默契融合,同时在山水的架构上有意识植入“哲理”元素,所以他的山水画会在笔墨间流露出苍劲和辽阔。2024-12-20 来源:中国文信网
-
李建永:谚语是根从人类文明的发源和发展来看,应该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先有言辞,后有文章。谚语最核心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无意识地传承了一个民族的口语文明,经历数千年乃至上万年,从发轫、滥觞到广阔绵延、汪洋恣肆的整个衍变流程。2024-12-17 来源:谚云
-
李建永:一个鼻孔出气著有杂文散文集《说江湖》《说风流》《母亲词典》《中国杂文·李建永集》《我从〈大地〉走来》《园有棘:李建永杂文自选集》等九部。2024-11-25 来源:《谚云》公众号
-
乔维:书画收藏之我见之简评范曾、崔如琢作品与收藏随着社会与经济的波动,艺术收藏也会出现大幅度的摇摆,尤其是书画收藏具有更大不确定性。近几年书画作品逐渐趋于平庸化,而所谓的“名家”在很大程度上多数是被“经营”过的产物。2024-11-14 来源:中国文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