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绵绵秋雨过后,天高云淡,白云缀天。
宝鸡市凤翔城区显得格外清新、敞亮,钟楼美食城更是洁净如洗,分外清爽。街区里熙熙攘攘,店铺内忙忙碌碌。。。。。。
“她姨你进!这就是厕所,谁都可以上。” “这么好的厕所!我还以为是人家店铺哩。” 一位刚如厕出来的妇女对另一个站在厕所外迟疑的老年妇女说。
说实在的,这个红色新双扇门,门外还挂着绿色帘子的“门面”,要不是门旁边“公共厕所”四个字的牌子提示,谁也不会认为这就是美食城内的一个公共厕所。
“这个市场厕所是政府今年七月回购后重新改造装修的。之前只能是市场内的商户使用,其他人都不让使用。”区住建局市政股的白姓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厕所原来是开发商建的,没回购前厕所门上有一把锁,市场内的商户各有一把钥匙,其他人是进不去的。
聚焦百姓福祉,以实事“小切口”撬动民生“大变化”
政府回购厕所?听起来有点令人诧异,小厕所也是大民生。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凤翔区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厕位、车位、学位、床位等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解决,让便民惠民利民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把实事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小切口、大民生。凤翔区聚焦民生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实行区级领导挂帅、牵头部门主抓主推、协同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城区照明、停车难、村组道路亮化等92个群众关心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集中供热质量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加速推进。
“以前小区里地面坑坑洼洼,冬天暖气隔三差五停,夏天下水道堵塞以后发出恶臭气味,让我们这些老住户苦不堪言。现在好了,政府投资对墙体重新粉刷还做了保温层,拆掉了楼前的煤棚和菜地,建起了停车位和健身设施,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了。”眼看老小区焕发“新容颜”,今年70岁的唐笃长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小区改造后,地面平整了,楼房漂亮了!”关中小区22号楼的张玉侠对改造后的小区环境赞不绝口。在凤翔区关中路的关中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全力推进小区改造工程,墙体斑驳、道路破损、下水道堵塞、停车位不足等居民心中的隐痛,正一个个被拔除。看着曾经的老旧小区由“丑小鸭”变身“白天鹅”,小区上了档次,住着有了品位,说起有了面子,851户居民笑逐颜开。
群众的幸福就是最大的民生。随着城区新建居民小区数量的不断增加,物业服务质量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面对物业管理收费这一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凤翔区发改局对全区53家物业小区开展拉网式调研,构建起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规范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这样一来,物业管理的投诉少了,居民的笑脸多了。
另外,总投资2.6亿元的集中供热二期管网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以上,蒸汽管网7公里已敷设完成,正在保温。热水管网共计20公里已全部完工。汽水换热站设备安装完成60%,建筑施工已完成50%的工程量,预计10月15日将完成试运行。该项目建成后可保障城区450万建筑平米的冬季供暖需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将大幅提升。
“街道比以前亮多了,晚上走路回家更有安全感了!”“新安装的路灯,不仅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更温暖了我们的心”。近日,凤翔区改造提升了秦凤路街道路灯,照明效果显著提升,居民进出既安全又方便,得到了大家的纷纷点赞。
作为2021年凤翔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凤翔区投资280万元,对秦凤路、北大街、西大街人行道两侧180余盏路灯进行提升改造,目前,秦凤路段已经完成,安装91盏新路灯,北大街、西大街路灯提升改造项目正在实施中。
建好“小厕所”改善“大民生”。今年以来,凤翔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公厕数量大幅增加,布局更加合理,美观漂亮的公厕随处可见。“经过专业设计公司设计的外观造型,每个厕所都不相同,总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东关街东段诸志巷口的公厕,门口有绿植,青瓦白砖,环境清幽,与周边小区设施相呼应,充分考虑到与环境的协调性。投资40万元的凤泉公园公厕也即将竣工。
延伸服务半径和“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真的是太方便,不用来回跑来跑去折腾了,咱们的服务没得说,我给你们点赞!”家住凤翔区的韩先生在凤翔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办完公司变更业务后赞叹道。原来,韩先生想为在高新区的建筑公司办理经营范围变更,工作人员立刻为他启动了“跨区通办”服务,不到半小时就办完业务。
“跨区通办”是“最多跑一次”的再深化,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大提升。凤翔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群众提供线上与线下结合、形式多样、快速便捷的审批服务、政务服务,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打造更优凤翔营商环境。
“这么快就领到证了,真是方便!”城关镇开美容店的赵女士在辖区便民服务中心领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高兴地说。今年以来,凤翔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盯“就近办”,延伸服务触角,让群众“少跑腿”,高标准打造了12个镇16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建立了不动产登记等7个政务服务分中心,44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
凤翔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紧盯“暖心办”,让群众知道在哪办、怎么办,避免群众办事找错门、跑错路,打造如家环境,不让群众“乱跑腿”,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政务服务,为办事群众提供“一门式”“一站式”服务,形成覆盖全区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已累计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544件。
凤翔区医疗保障经办中心按照《健全完善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要求,投入120万元落实了区、镇、村三级医疗工作人员待遇,招聘10名工作人员充实完善了医保经办服务大厅力量,为全区12各镇160个村明确了医疗保障管理经办人员,初步健全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网络,推进医保窗口下沉,推行就近“帮办代办”制度,打通了医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凤翔区紧扣民生领域,分类推进办实事。截至目前,全区共列出办实事项目349个,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总投资3.5亿元,受益群众52万人。
城乡同频共振,真正让民生愿景成为幸福美景
抓民生,就要芝麻西瓜一齐抓。凤翔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民生福祉,从急难愁盼事干起,下功夫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让民生愿景成为幸福美景。目前,为民办实事不光在城区如火如荼,在农村也是方兴未艾。
城关镇周家门前村与小沙凹村两村交界处有条河道,当地人称作“小沟埝”,虽然河道断流多年,由于没有桥,给群众生产、出行造成不便。遇到连雨天或者强降雨,由于地势低洼,两个村子的群众完全被阻挡,村民去县城或者走亲访友只能绕行。
今年4月份,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把建桥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多方筹资12万元。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桥就顺利完工投用。“以前到小沙凹村走亲戚,自行车骑到河道就得推着走,天一下雨就走不成了,到亲戚家得绕一大圈哩。”周家门前村3组村民杨永红说,如今“连心桥”建好了,大家出行方便多了。
城关镇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找准群众的“需求点”,做到“横向到边全覆盖,纵向到底无缝隙”。东大街村对街道23盏路灯进行更换,亮化了街道,方便了出行。纸坊街总长2公里B段道路拓宽改造,绿化植被,标准化市政道路路灯。目前,城关镇20个村、5个社区为群众解决“三心事”859件,全镇党员干部个人为群众办实事156件,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凤虢路、石连路作为进入凤翔城区的主要路段,近年来随着道路的拓宽和车流量的增长,到了夜间原有路灯照明不足,给过往司机和附近群众造成了不便。对此,凤翔区先后多次召集相关镇和部门负责人研究制定解决方案。5月初,20盏三头高杆路灯矗立在入城主要十字路口,城区部分路灯因为使用年限较长和树木遮蔽等原因造成的不亮、光线昏暗的问题一并得到解决。
凤翔区水利局着力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出行难,先后完成瓦窑头田间道路基础铺垫1151平方米、高嘴头村广场水泥硬化1500多平方米;完成田北村广场绿化,栽植白皮松、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9900多株;完成王堡村排水渠600多米,完成高嘴头村、田北村、水沟村、西吴头村等四个村路灯基础,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目前,凤翔区正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纲,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变“群众找上门”为“到群众中去”,做为群众服务的“贴心人”和为企业服务的“店小二”。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走近基层群众、走进村社网格、走到生产一线,问计问需问策,上下同欲同心,合力谱写凤翔腾飞的新篇章。
(来源/宝鸡市凤翔区委宣传部 组稿/范宝军 王晓凡 舍亮 编辑/苗苗 审核/筱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