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城市“筋骨” 筑牢文明之基
2021年09月23日   11:05 | 来源:晋中晚报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文明城市创建只有在“强筋骨”的前提下,先树其“型”才能慧其“智”。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一条条快速路不断延展,一处处公园绿地花团锦簇,一幢幢公共场馆拔地而起……无论是外地人到晋中,还是游子归故里,或是日日生活于此的晋中人,无不深刻感受到晋中城市“焕然一新”“变化巨大”“越变越美”。
 
  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感。晋中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印着晋中逐梦前行的铿锵足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站在建设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推进晋中太原一体化的发展高位,坚持“为民城建”理念,按照“传承晋商历史文脉,打造特色城市品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晋中”的总体思路,以实现“城市交通高效、功能设施齐全、城市风貌靓丽、居住环境和谐”为目标,连续11年实施百亿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投资规模、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投资898.04亿元实施6大类309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随着一大批项目的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市城区城市环境更加优化,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市框架拓展延伸,建成区面积从2015年底的71.58平方公里扩展到2020年底的104.28平方公里。
 
  纵横交错的道路和街巷是城市肌体最基本的框架,也是城市整体环境最直观、最细致的体现。五年来,我市采取财政投资和引进社会资本PPP模式等多渠道投资建设市政道路,累计投资248.07亿元,实施了64个道路项目,新建及改扩建道路367.5公里,建设各类节点桥梁59座,人行天桥38座。目前,晋中太原“三纵十横”一体化路网基本成形,城市环路实现闭合联通,城市主干道快速顺畅,市城区已经形成了“外联内畅、内外环立体快速、互通互联,主次干道级配合理,出行便捷舒适”的路网格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市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方向。“十三五”以来,一个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从纸上蓝图变成美丽现实,让人民群众倍感自豪。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人文化宫、体育馆副馆、烈士陵园、殡仪馆、“三馆”、老年养护院等先后投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山大附中晋中学校建成投用,山西职教港、经纬中学二期、榆次一中改造、大唐双语等项目加快建设,教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山西职教港成为继省高校新校区之后又一座现代化、功能化、生态化的产教研一体示范区;万达广场、伊甸城、奥特莱斯、巨燕广场等大型高端综合商业体先后投用,丰富了城市休闲生活元素,提高了市民的幸福宜居指数。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十三五”期间,我市兼顾城市地上地下、面子里子、大局细节,下绣花功夫,用非常之力,补短板、提品质、创特色、强管理,让城市更加美丽、更有魅力。大力开展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以“两下两进两拆两补三严禁”为主要内容,有效解决了如厕难、停车难、买菜难、城市管理秩序乱等难题,彻底扭转了城市“脏乱差”局面,进一步还原了城市本底、顺畅了交通秩序、美化了城市立面、创优了城市生态、厚植了发展潜力。同时,有效推进潇河综合治理,河道治理全面完成,使榆次人的母亲河生态功能全面恢复;顺城公园等项目如期建成开放,成为市民健身休憩的新去处和城市的新名片。
 
  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加强,我市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处处彰显着文明和美好,晋中一定会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期待。(史俊杰)
 
 
审核:卫奎狮
编辑:赵永平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