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卡表恩情
师恩深似海 “老师是慈母,给予我自信”
“在每个人读书的经历中,如果遇到一位好老师,是非常幸运的事情。”9月6日,回忆起自己的小学启蒙老师邓老师,市民王磊深有感触。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王磊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邓老师。“因为没上过学前班,直接读一年级,当时我的成绩非常不好,每一科都考二三十分,因为成绩低,总觉得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便没有心思上学。邓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语文我考了五十分,她让我站在讲台上并且表扬我,说我进步很大。从那时起,我慢慢喜欢上了学习。”王磊回忆,有一次,邓老师让同学们用“笑”来造句,他用“笑哭了”造句,同学们哄堂大笑,邓老师却肯定了他新颖的思维。“邓老师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鼓励我,启迪我的智慧,增强我的信心。”王磊说。
后来,邓老师担心王磊跟不上二年级的课程,便对王磊进行家访。“当时邓老师到我家,和我的父母谈了我的情况,希望我能留一级,这样学习就能跟上了。父母接受了邓老师的建议,我留级一年,当年期末考试我以数学全校第二、语文全校第三的成绩收尾,还得到了学校奖励的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从那时起,我更喜欢学习了。”谈起邓老师带给自己的影响,王磊印象深刻。
后来,在启蒙老师和父母的关心、支持下,王磊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这让他一生受益,有能力创造幸福的生活。(武玲芳)
“老师像灯塔,指引我前行”
“老师,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启迪人,他们就像海上的明灯,指引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在中学3年时间里,最让我难忘的是许卫萍老师。”9月8日,张鑫对记者说道。
谈起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张鑫毫不犹豫地提起许老师。“平时与学生相处,许老师都严格要求自己,总说‘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要当好学生的表率。许诺学生的事一定言出必行,绝不敷衍了事。生活中,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能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愿意倾听我们的心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张鑫表示,中学时,他一开始不喜欢英语课,学习成绩也不理想,但许老师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地帮助他。被许老师的态度和热情感染后,张鑫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后来英语成绩突飞猛进。
张鑫说:“我始终忘不了当年许老师对我的教导。这么多年来,许老师一直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把全部精力用在学生身上,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赞赏和社会的认可。”(马永红)
“老师如春雨,滋养我心灵”
马晓光是一名大学老师,时常怀念自己的老师。他说:“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我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后,才更懂得师恩深重。”
“大学高数何老师,从来不逼我们听课,听不懂了就立马换‘频道’,和学生们聊天甚至放电影!”马晓光说,何老师的话他至今记得,“不管学哪门课,一定要欣然接受,而不是苦大仇深,否则学的东西也没有生命力。”这句话他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成为第一要务。
马晓光表示,刘老师也是一位心灵导师。“刘老师教古典诗词,每堂课教室都坐满了学生,即使换到阶梯教室,还是免不了得提早半天去占座位,不然就只能坐在角落或者过道。”马晓光说,在他的记忆中,刘老师讲课,诗词意韵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阐述其所感悟的世界观,很多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滋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该如春雨般给予学生水分,滋养学生的心灵。”马晓光说,如今自己站在三尺讲台,也将尽可能为学生传授有益知识,传承优秀品质。(史俊杰)
教诲如春风
特教老师张哲芳:养成教育益蓓蕾
“6点半起床、7点跑步,被褥要整齐、床铺要干净,衣服根据气候及时增减……您带我们养成的习惯,我至今保持着。这些习惯,让我能够从容地学习、生活,也让我学会了自律。”9月8日下午,在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聋部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张哲芳看着曾经的学生赵丽琼发来的信息,欣慰地笑了。
“优秀的孩子,现在在南京特师上学。这些都是学生们发给我的祝福。”打开微信,张哲芳让记者一一浏览。
“生命中有您这样的领路人,是我们的幸运。”
“真想回到当初的岁月,重新练习一次排队跑操、吃饭的紧张,重温一次您带我们买衣服的开心和快乐……”
“谢谢您,曾给予我妈妈一样温暖的管教。”
真挚的祝福充满感恩,对旧时光的怀念,让张哲芳唏嘘不已。“16年了,好快……”从2005年实习到2006年正式参加工作,张哲芳在这所学校、在特教岗位奉献了16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这是她陪伴成长的第三轮学生。无论哪一届学生,在校领导和老师眼中,都特别出众。
该校德育处主任赵军慧说:“张老师管理孩子,很有一套。”但对张哲芳来说,“很有一套”,不过是年年如一日对养成教育的严格执行。她说:“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将来要融入社会,必须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辛苦。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一定要帮助他们培养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让这些好习惯陪伴他们一生,让他们受益一生。”
小学一年级新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每届学生刚入学的第一个月,张哲芳几乎吃喝拉撒全程陪伴。从叫孩子们起床,到穿衣服、洗漱、叠被子,她和生活老师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教一次不会就教第二次,不厌其烦直到他们做好为止。对张哲芳来说,孩子们能养成好习惯,在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中健康成长,就是最好的回报。
“老师,谢谢!”教师节到了,班里的孩子们用手语送上对她的祝福,张哲芳又一次欣慰地笑了。(张莉芬)
幼儿教师郭媛:幸福童年守望者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披一身晨曦,用笑脸把孩子迎进幼儿园;携一缕晚霞,用牵挂将一天的欢乐送出园门。孩子的欢乐,在家长的喜悦里延续升华;我们的青春,在孩子的成长中散发芬芳……”日记本扉页,灵石县第一幼儿园教师郭媛这样写道。
2012年9月,郭媛通过考试踏进灵石县第一幼儿园的大门,看到一群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时,她心中暗下决心:“我要成为一名让孩子喜欢的好老师。”9年来,她做到了,用爱心、耐心和细心,为孩子们的成长铺路。
郭媛在教小班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活动时间,她突然看到有个小朋友脸涨得通红,神情极其不自然,便走近悄声询问,才知道这位小朋友裤子尿湿了却不好意思告诉老师。郭媛一边安慰,一边带小朋友回教室,为其擦洗干净并换上干爽的衣裤,才放下心来。
郭媛说,身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还要有耐心了解孩子们的心思、与他们平等对话,为此,她广泛阅读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专业书籍,参加培训学习,并将理论应用于幼教实践。同时,在幼儿教育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经过几年实践,她班上的孩子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她的心里温馨无比。
“苔花如米努力开,青春芳华献幼教。”郭媛说,为了无愧于神圣职业,也为了实现心中理想,她一定继续努力,用热情与智慧点亮青春、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张凯鹏)
乡村教师刘英:亦师亦友育英才
每当说起工作经验,刘英总是说:“‘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我不仅愿意做学生的老师,更愿意做学生的朋友。”
刘英是榆次区东阳中学教师,教学中她不摆架子,和学生相处得像朋友一样。班里有位同学学业基础差,她经常课后帮助孩子温习功课,担心孩子饿,提前给孩子准备烙饼等,温习时坐在一起边吃边回忆课堂知识。孩子高兴地说,很喜欢这种方式,既没有压力,又能温习知识,效果很好。
班里有一位同学情绪波动大,中午放学后一个人坐在操场偷偷地哭。刘英知道后,顾不上吃饭,赶到操场,和她坐在一起,轻声细语安慰她、开导她。下午,刘英收到孩子的一封信,信里讲述了苦恼的事情以及对她的感谢。拿着信,她非常高兴:“能帮助孩子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真是做教师特殊的快乐。”
做学生的朋友,不是没有原则地一味溺爱。班里有位同学上课时喜欢做小动作,尤其是经常不自觉地整理头发。刘英发现后,把孩子叫到办公室,没有批评孩子,而是温和地和他讨论上课做小动作的危害,看到孩子认识到错误后,她又提出建议:“上课时手里一直拿着笔,手没有空,自然小动作就少了。”没过多久,这个孩子就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教学以来,刘英所带班级成绩优秀,学生们和她结下深厚情谊,同时受到家长的好评。
多年来,刘英深深体会到班主任担负着比任课教师更重要的育人任务,班主任的思想、观点、作风、言论、行为乃至生活习惯,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要让孩子们成长的过程更顺利。
“初心如磐,笃行甚远。”在刘英的心里,未来的路上,她一定会秉持自己的信念,用爱浇灌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闫晓媛)
审核:卫奎狮
编辑:赵永平
编辑:赵永平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