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但天气依旧炎热,在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大湾区科创走廊项目工地上,正在进行常规的核酸检测。项目每天在场人员有5、600人,按照要求,每周进行两次核酸检测。


“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多且流动频繁,肯定是疫情防控的难点和风险点。进项目的人,我们都会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健康管理,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安排核酸检测、进行健康问询、建立实名档案等规定动作一个也不会少,进场人员疫苗接种率也超过95%。工人进工地测量体温、消毒,工地每天多次全面消杀,错峰吃饭……在疫情防控上,可不敢有丝毫大意。项目也成立了防疫应急小组,设立了隔离室,遇到突发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单位,按照要求做好处理。”现场负责人这样介绍。



这是广州一个普通的在建工地,负责项目管理的是广州机施建设集团,为切实做好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和蔓延,广州机施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开展建筑工地防疫工作,确保在建工程疫情防控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建筑施工不受影响、少受影响。为更好地做好工人的实名制管理,企业还自行研发了“建工一号”小程序,配置了健康上报功能模块,有效解决了工地信息统计工作量大、难度高、时效性差的问题。基于项目实名制管理构建的组织架构关系,可实现人员每日健康数据的迅速填报和数据汇总,支持按公司或按项目统计汇总。
在6月份广州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他们也作为防控配套设施建设主力军驰援了应急项目的建设,搭建硬隔离围蔽设施、完成临时宿舍。同时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工作,派出志愿者队伍分批支援核酸检测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防疫保障和义务服务。他们的员工说,作为国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对当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防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这只是众多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的一个剪影,疫情未散,既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从严预防、从快处置,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宝贵成果。(供稿:钟振宇)
(责任编辑:北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