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布北朝晚期宝应寺石窟调查资料
2024年09月20日   10:22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9月19日电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9日晚公布山西陵川宝应寺石窟调查资料,该石窟以北朝晚期遗存为主,对研究石窟艺术、佛教传播路线、佛教信仰的地域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宝应寺石窟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东沟村北关岭山南麓,该石窟现存5个洞窟和4处摩崖造像,各时代题记32处,元代石碣1方,共有造像43尊。


  据此次考古项目调查人员王普军介绍,宝应寺石窟无明确纪年,但从窟龛形制、造像组合、造像特征综合判断,以北朝晚期遗存为主,后代多有补塑改妆。


  宝应寺石窟所在区域周边10公里至30公里内,分布有多处北朝晚期石窟遗存,西南方向有石堂会石窟、大佛山摩崖造像、米东七佛山石窟、高庙山石窟,西北方向有羊头山石窟、满公山石窟、釜山石窟等。


  王普军介绍,北朝时期,该地区为建州(今晋城市)所辖,建州不仅是北魏两都的重要交通孔道,而且是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边界,是战略要地。北朝皇室奉佛,从云冈石窟到龙门石窟皆留经像训世,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造就了该地区北朝晚期的石窟群,主要为中下层官吏及民众的信仰塑形。


  “宝应寺石窟虽无明确的开窟造像题记,但从石窟规模判断应为地方官吏或富贵乡绅所为。这进一步补充了该地区北朝石窟遗存的资料,对进一步研究石窟艺术、佛教传播路线、两都佛教造像相互影响、佛教信仰的地域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王普军说。(记者胡健)


(责任编辑:刘永彬)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