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这项建设预算,如何从17.53亿元降到6.63亿元?
2023年10月20日   10:06 |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43a7d933c895d1432126bc648fc4740e5baf07e2.webp.jpg


  村里的道路笔直平坦,直通家家户户。排污管道建好了,村民家的冲水马桶装好了,村庄干净了,小游园里散步的人多了……前不久,卫辉市孙杏村镇杨大屯村村民常德富跟老伴从新乡市区搬回老家住了。


  “以前路难走、水难排,在村里住着糟心。如今环境好了,看着哪哪都顺心,老家比城里住着还舒服!”常德富高兴地对记者说。


  2022年以来,卫辉市以实施“三通一规范”工程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村庄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全市村庄道路、自来水、污水收集“户户通”、弱电线路规整全覆盖,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基础设施“欠账”是是乡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卫辉市辖13个乡镇、341个行政村,若按正常招标价测算,全域完成“三通一规范”工程需投资17.53亿元。作为一个豫北农业县级市,这么大的一笔资金怎么筹?


8601a18b87d6277fad56f722d50ce93ce924fc22.webp.jpg


  “我们在全市探索推广乡村建设‘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新模式,统筹‘七个一点’有效整合资金,预计实际投入6.63亿元。”新乡市副市长、卫辉市委书记崔红建表示,新模式建设资金撬动比例达1:4,实现了“小财政撬动大民生、新模式办成大实事”,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崔红建所说的“七个一点”,即根据各村实际,“向上争取一点、资金整合一点、财政奖补一点、企业让利一点、集体出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募捐一点”。


  卫辉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建材产业是当地传统产业之一。该市采取“县级统筹、财政出资、集体议价、集中采购”的方式,与蓝天、荣鑫、惠洁管业等当地企业签订物料供应协议,为实施村庄免费提供商砼、管材等原材料,既保证了材料质量、统一了建设标准,又解决了分散采购、重复建设等问题。


  “按照社会招投标模式,17.53亿元预算中有约30%资金要用于支付项目前期准备、中标企业利润、税收支出等。”卫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一方面通过县级层面择优选定几家供货企业,村集体通过询价方式和“四议两公开”集采集供省去中间环节,节省费用20%-30%。另一方面,通过投工投劳、以工代赈等模式,节约成本约30%。


11385343fbf2b211dd7c945936b493340cd78e1c.webp.jpg


  拿杨大屯村的“三通一规范”工程来说,按照社会招投标模式建设费用需1033.4万元,而按照“七个一点”模式,上级部门提供200多万元的建设材料,村集体出资20多万元,全村273户每户按照门前面积大小分别筹资800元至1200元,共20多万元,整体下来只投入260万元。两相比较,“七个一点”模式节约了74.8%的资金,少花了773.4万元。


  “我们村里的‘土专家’为家乡出力,免费做规划,经卫辉市‘五级联审’后,根据预算领取施工材料。”杨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张俊庆介绍,“村民集资和村集体投入主要用于施工。你看,路沿石施工,一米的施工费得30元钱,咱群众出工自己干,省下不少!”


  县级集中采购供料、相关部门指导,乡镇负责初期规划、组织实施、质量把关、参与项目验收等,村级组织现场施工,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卫辉市坚持“二马”机制创新探索“五方共建”建设模式,注重党建引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合力,解决了“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村民不仅自发动手参与建设,还主动承担了后期新修路面的洒水养护、门前绿化苗木的栽种管护等工作。杨大屯村拆旧建新腾出20多亩建设用地,为增加集体收入,正在跟一家企业对接投资办厂。


  崔红建表示,该市将抓住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机遇,以“三通一规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记者赵振杰 代娟 通讯员李娟)


(责任编辑:雨初 监制:刚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