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检察院:数字赋能精准识别涉案困难群众司法救助对象
2024年01月04日   11:04 | 来源:大河网

  “妻子公益岗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两个孩子学习也很努力,我的家庭生活已经走上了正常路子,多亏了检察官,要不然我真不知道像日子该怎么过。”1月3日,唐河县检察院两名检察官再一次来到上屯镇高庄村村民曹某龙家中,对司法救助对象曹某龙家庭生活情况进行回访,坐在轮椅上的曹某龙紧紧握住检察官的手,双眼中噙满了泪水。


  2022年11月21日,唐河县上屯镇高庄村村民曹某龙驾驶三轮电动车正常行驶时,被张某驾驶的小型轿车相撞,致使车辆受损,曹某龙受伤。事故发生后,张某弃车逃逸。经交通警察部门事故责任认定,张某负事故全部责任,曹某龙无责任。


  办案检察官经过大数据碰撞比对后,发现曹某龙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立即主动联系曹某龙,告知他到检察院递交相关申请材料。


  2023年2月,该院收到曹某龙的救助申请后,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对曹某龙救助3万元。同时发挥多元立体救助机制作用,建议民政部门发放临时救助金5000元,曹某龙所在镇、村为其妻子安排了一份公益岗工作,使其家庭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唐河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一些交通肇事、故意伤害等案件,因被告人死亡或者经济实力不足,没有能力赔偿被害人,导致部分被害人因巨额医疗费用致贫、返贫,这些因案致贫、返贫的被害人不了解国家政策,较少到政法部门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在已救助的司法救助对象中,一部分群体符合低保、特困供养等条件但并未纳入该群体,仅靠司法救助资金只能救急,难以解困,这些现象导致司法救助案件呈现个案化、碎片化。


  对此情况,该院积极探索救助领域数字化,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为依托,建立大数据+司法救助模型。该模型设置监督点三个,设立三个监督点,并分别设置数据碰撞规则,通过外来数据与过外来非涉案数据之间碰撞,将涉案人员信息和返贫监测对象等七类重点人群进行比对,筛选涉案困难群体信息,形成司法救助人员线索清单,并按照关联七类重点人群情况进行蓝色、黄色、红色预警推送。通过司法救助监督模型,将刑事案件被害人、民事执行监督申请人数据库与全县残疾人、易返贫致贫户及其他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数据信息分别对比,碰撞出救助线索,实现了对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提升了司法救助办案质效。


  2023年以来,该院通过人员比对、数据碰撞比对信息15万余条,获取司法救助线索110条,其中低保户52人,特困供养人员5人,残疾人26人,返贫监测对象24人。已进行司法救助42人,发放救助金37.8万元。比对出未纳入低保特殊群体信息线索2138条,推送给民政部门,帮助3名司法救助申请人办理了低保,2人办理了特困供养。与此同时,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件。(牛凌云)


(责任编辑:肖赛)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