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格的生成,从来不是孤立的美学事件。它既需要深植于地域文化的土壤,汲取传统的养分;又需要在跨文化的对话中完成创造性转化。这一过程,恰似海蚀崖壁在千年浪涛的雕琢中,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的肌理与风骨。

《海之韵》200㎝×200㎝
海南,这片被热带阳光浸透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生态,构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艺术表达场域。当自由贸易港的浪潮拥抱全球艺术风云,这片热土正经历着文化基因的重组与艺术语法的更新。在这片沸腾的创作土壤中,一批深耕本土的艺术家,以笔为犁,在“地域性”与“现代性”的交汇处,开垦出独具学术价值的“海南画风”。

《雨林晨曦》200㎝×200㎝
马飞,便是这片热土上一位最为执着的艺术拓荒者。三十多年来,他始终把对海南的深情沉淀为笔墨中的哲思,以雄健的笔触解构热带山水的视觉密码,在宣纸上重建了一个既根植于本土又超越地理局限的精神原乡。他的创作,不是风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与这片土地进行一场存在论的对话。

《南海魂》200cm×200cm
长久以来,人们对海南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明信片式的美学符号上,椰风海韵、碧海蓝天的美丽景致掩盖了热带雨林的野性与神秘,遮蔽了礁岩大海的深邃与脉动,也淡化了黎乡苗寨的醇厚与宁静。而马飞笔下的热带雨林,礁岩大海,不再是明信片式的风景符号,已成为生命意志的隐喻。那些盘根错节的榕树根系,如时间的象形文字,镌刻着生存的坚韧;那遮天蔽日的浓荫里,蕴藏着热带特有的生命律动。他以皴擦点染的笔墨语法,将椰风海韵转化为视觉的史诗,让礁石的冷峻与海浪的奔涌在画面中达成永恒的辩证。

《南海蛟龙》145cm×365cm
他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大海、礁岩、雨林、渔村等地域符号打碎重组,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当代图像密码,建立起一整套属于热带中国山水的表达体系。他笔下汹涌的波涛、冷峻的礁石、遮天的雨林、顽强的野菠萝、昂然的木棉,尤其是那些盘根错节、形如蛟龙、傲立苍穹的大榕树,无不彰显出这片土地最坚韧的精神气质。

《海边的野菠萝》200㎝×200㎝
他的创作已超越风情画的浅显表达,而是以大气奔放的笔墨凿开岛屿的原始骨架,呈现出海南岛本身原始而磅礴的生命力,实现了一次从地理本体到艺术本体的双重觉醒。
在他创作的《南海魂》《南疆晨辉》《共生》《雨林猿影》《生生不息》等作品中,其海南地域特质尤为鲜明。这是他多年艺术探索后对“瞬间与永恒”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思考。在巨浪撞击礁石的物理瞬间,墨色由润到枯的微妙渐变,仿佛就是生命轮回的视觉注解;而在刻画礁石与榕树虬根时,他以“铁画银钩”般的刚劲笔触,如凿刻金石,凸显地质的坚硬与生命根系的穿透力;让地质的坚硬与生命的柔韧在对抗中相生相成。这种刚柔相济的笔墨语言,正是海南岛地质结构与生态气质在美学维度上的精妙映照。

《生生不息》200㎝×400㎝
马飞的作品,在意境营造上超越了地域风情的简单叙事,抵达了存在论的诗学高度。而更值得探讨的是马飞对“色墨关系”的现代性重构。他在传统水墨的氤氲气韵中,大胆融入印象派的光色理念,以赭石的暖意与藤黄的明丽,破解热带阳光的视觉密码。这种“色墨共生”的探索,不仅保留了水墨的玄远意境,更赋予画面以灼热的物质存在感,使热带山水的视觉强度获得前所未有的释放。

《共生》200㎝×200㎝
艺术创作不仅是客观再现,更是艺术家真情实感的精神诉求,透过现实表象揭示自然与社会、人类与万物存在的本质,以此体现艺术的精神价值,实现外在观照与内心静守的相互转化。中国画的笔墨与自然、艺术与生命、文化与自我的内在联系,都须回归自然中去体验与印证。

《儋阳颂》局部
作品《儋阳颂》,是马飞集大成之作,堪称一部以笔墨写就的地方志。马飞以宏阔的视觉叙事,将儋州的历史文脉与地理景观熔铸一炉,在有限的空间中完成历史与时间的穿越。他将儋阳楼、云月湖、松涛水库、纱帽岭、东坡书院、儋耳山、七里玉蕊与火山海岸等名胜融汇于一图,凝结成一幅兼具厚重历史哲思与强烈地域认同的视觉史诗,奏响了一曲跨越千年的“儋阳”颂歌。画面中流淌的云海,既是对自然气象的描绘,更是文化记忆的视觉显影。这幅作品所颂扬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儋阳”,更是一种在时间中沉淀、在当代重生的文化精神。

《家园》96㎝×180㎝
从艺术本体论的视角审视,马飞的艺术实践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美学跃升。他将水墨创作从单纯的技艺层面,提升至对存在本质的形而上探求。在海南炽热的阳光下,在翻涌的海浪中,在热带雨林的浓荫里,在他的画作中,地域性不再是创作的局限,而是通往普遍性的起点;热带风貌不再是表现的客体,而是主体精神的外化。其地域性也超越了物理空间的局限,成为一种能够引发普遍共识的文化表征与生命哲思。

《椰风海韵》200㎝×400㎝
当我们凝视这些充满地域风情、饱含艺术意境的作品时,扑面而来的是热带海南独有的、近乎原始的生命力与视觉震撼。看见的是文化根脉在当代语境中萌发的新枝。马飞以他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地域精神,从来不是固守传统的藩篱,而是以开放的姿态,在全球化浪潮中确立自身的文化坐标。

《雄镇南疆》233㎝×434㎝
笔锋破蜃境,热岛铸岩魂。在马飞构筑的视觉王国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觉醒与重生。这些从热带水土中生长出来的图像,最终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关于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的深刻隐喻。

《南国风骨》350㎝×450㎝
马飞简介:

马飞,1966年生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长期致力于海南热带题材中国画创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出版有:《热带风情·南国画卷——马飞中国画作品集》、《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范本:马飞中国画精品选集》。
艺术年表:
2000年《金色年华》入选海南省新世纪美术作品展;
2002年《棋子湾写意》入选海南省美术作品展;
2008年《棋子湾小景》入选海南省建省办特区2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08年《海岸》入选海南省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08年《南海之滨》入选海南省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展;
2012年《攀》和《红色军礼》(合作作品)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建军85周年美术大展;
2012年《飞向太空》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大展中获得优秀奖;
2014年《红棉》入选海南省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2015年《海岸之路》获得海南省第二届艺术节二等奖;
2017年《英雄颂》入选第五届海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8年《海之韵》入选第三届海南省艺术节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8年6月起,《龙门海岸》和《家居红林》两幅作品入选由文化部和国家画院主办的《不忘初心--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并在北京、山东、广西、贵州等地巡回展出。
2020年8月,为博鳌国宾馆绘制了国画作品《牧归》、《碧海连天万物春》(合作)。
2021年5月,为迎接第一届中国消费品贸易博览会,给海南会展中心贵宾厅绘制了大型国画《椰风海韵》和《生生不息》。
2021年10月,国画作品《南国三月》和《红棉颂》入选《华彩风流—海口百年美术作品展》。
2021年11月,为海南省委党校绘制了巨幅国画《南国风骨》和《椰乡风情》。
2022年10月,《木棉红》等10幅作品参加了海南省美协主办的《盛世经典——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22年11月,受邀参与了《海峡两岸画家共绘祖国大好河山百米长卷》活动,负责海南宝岛经典风情部分《观山揽海》的创作绘制工作。作品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收藏。
2023年10月日23,巨幅作品《儋阳颂》参加“儋阳风华——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并被儋州市政府收藏,长期陈列儋阳楼。
2024年5月,《热带风情,南国画卷——马飞中国画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4年前6月,国画作品《古榕春秋》《雨林之歌》等八幅作品入选“儋阳风华(第二季)——中国工笔画名家精品展”。
2024年6月至10月,国画作品《玉蕊风情》入选“水墨自贸港——海南画派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东京、郑州等地巡回展出。
2025年2月,《湿地林深》等5幅作品入选《海南色系——中国美术名家环岛写生作品展》。
2025年4月,国画作品《南疆晨辉》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作者简介:
康巴汉子,康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海南省旅琼文艺家协会理事。近年来,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广泛的影响力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成功地专访评论过国内文化艺术界近百位名人名家,并撰写出数百篇影响广泛的人物专访、艺术评论和文旅推介发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消费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收藏家、中华老字号、中国文化与产业、收藏与投资等报刊杂志和各大主流网络媒体上,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内外。



















京公安备11010102004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