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和|满园尽带黄金甲
2025年11月15日   00:18 | 来源:《秋和随笔》

  北京深秋的入场券,是被树上地下的"黄金甲"轻轻递来的,尤其钓鱼台国宾馆东墙外的那条路。这是我每日上下班的必经之道,更是藏在市井间的金色秘境。


  日前恰逢汽车尾号限行,我索性安步当车,踏入这片银杏织就的幻境。风过林梢时,银杏叶便挣脱枝桠的挽留,如千万只金蝶蹁跹飞舞后缓缓坠地,转瞬织就满地碎金。微风掠过,枝叶间隙漏下的光斑在肩头流转,连空气里都浮动着鎏金岁月的簌簌声响。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总有人被这份绚烂绊住脚步,举着手机定格秋光,连原本急促的步履,都染上几分温柔的滞涩。


  流连于此的拍照人,都想将这秋韵妥帖收进记忆行囊。我在树下遇见一对年轻恋人,怯生生邀我为他们合影,我欣然应允。男孩的手轻搭在女孩肩头,指尖带着小心翼翼的珍视;女孩笑靥如檐角倾泻的秋阳,暖得能融开霜花,男孩则笑出心满意足,眼角眉梢都浸着甜蜜。他们的青春在金黄背景里愈发鲜活,我刻意多按了几次快门,想把这银杏与韶华的邂逅,一同封存在时光的琥珀里。


  彼时拍照者摩肩接踵,竟让这条寻常马路的银杏树化作京城最动人的移动画廊——每片飘落的银杏叶,都是画中跳动的金色音符。静心细听,那簌簌落声里,似藏着比人类文明更古老的絮语,诉说着三亿年的沧桑迭代。我忽然遐想:多年后,当生活的琐碎磨去今日的激情,这张照片会不会如一枚鎏金书签,在他们的人生书页里,标记下这个青春心跳的瞬间?银杏树的记忆以亿年为刻度,而年轻人的珍贵恰在一生一世,最动人的从来都是这刹那间的情感碰撞,如星火撞入星河。


  这般金黄,原不是钓鱼台的专属馈赠。近些年北京种植的银杏愈发多起来,我居住的小区里近百株银杏便在秋日里肆意铺展华彩。不必刻意寻觅,推窗便见满树金黄倾泻而下,将楼宇间的灰蓝天空染成暖调,把院内小径铺成一条金毯,绿草地也被一束束金黄点缀得恰到好处,恰是"满园尽带黄金甲"的诗意具象。


  银杏树不同于春花的姹紫嫣红、夏花的浓妆艳抹,银杏的黄是纯粹的、决绝的,从树梢到枝桠,如匠人持金粉细细晕染,将整个秋日的浪漫推向极致。穿行其间,叶片轻拂肩头,落于脚下,踩上去软如云絮,沙沙声里都裹着暖意。拾起一片细观,掌纹与叶脉悄然相叠,忽有几片扇状黄叶无声飘落肩头,恍若踏入一条通往岁月深处的金色隧道,世间喧嚣都被这温柔的金黄滤去,只余下满心安逸与澄澈。


  这让我愈发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生命力量,能让银杏把秋日演绎得如此荡气回肠?翻阅典籍方知,这看似寻常的树木,原是从三亿四千万年前的石炭纪莽荒中走来的"活化石"。独霸世界的恐龙家族曾在它的浓荫下栖息嬉戏,却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浩劫中灰飞烟灭,而银杏依旧挺拔。第四纪冰川席卷全球,将它的左邻右舍逐一吞噬,唯有华夏东南一隅因冰川侵蚀较轻,成了银杏树的避难所,让这古老生命得以延续。它见过海陆变迁的壮阔,历经气候寒暑的考验,却始终以挺拔姿态,守着一份生命繁衍不息的执着,把沧海桑田都刻进年轮的丰富纹理中。


  银杏树的这份执着,藏在它一圈一圈的年轮里,也写在它遍布世界的足迹中。汉末三国时,它已在江南水乡扎根,与乌篷帆船共沐烟雨。公元六世纪,银杏树随佛教东渡日本,在神社寺院间撑起千年绿荫。八世纪扎根朝鲜,江原道那株六十余米高的古银杏,至今仍在风中吟诵岁月。十七世纪末,它跨越重洋,在北半球的土地上扎根发芽。我最感惊奇的,是1994年采访亚运会时,在广岛核爆废墟上见到的那株银杏——焦土之上,万物沉寂,唯有它从炭化的枝干里抽出新芽,如今依旧枝繁叶茂,用金黄的叶片昭示着坚韧的真谛。


  我国银杏资源占全世界的70%,山东莒县浮莱山定林寺那株,相传为辅佐武王的大功臣周公所植,已在风雨中伫立五千余年。树干粗壮得需七人合抱,皲裂的树皮如老吏断案的卷宗,刻满沧桑印记,却依旧在每个春天抽出嫩绿新叶,每个秋天绽放金黄华彩,吸引着慕名者前来叩问岁月。


  这让我悟到相似的人生境遇:人类何尝不像这些银杏?年少时如春日新叶,嫩得能掐出水来,却在阳光雨露中攒着生长的力气;中年时似夏日浓荫,枝繁叶茂,为家人撑起一片清凉,也默默承受风雨洗礼;晚年时若秋日金叶,褪去青涩,沉淀出生命的厚重与璀璨。那些挫折与磨难,正如银杏遭遇的冰川与战火,终究会化为年轮里的勋章,让生命愈发坚韧。


  银杏的智慧,更在其"藏"与"显"的平衡。果实白果初闻带几分酸腐,却藏着温润滋养,中国人早已懂得将其加工后化作餐桌上的珍馐,端上八大菜系的宴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它"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本经逢原》更详载其"降痰清毒、杀虫疗疮"之效,可治"乳痈溃烂、小儿腹泻、遗精遗尿"等症。现代医学更证实,它能改善大脑功能、延缓衰老。


  从食用到药用,银杏把每一份价值都默默奉献。如今银杏叶提取物风靡全球药剂市场,中国每年出口量达1000吨以上,全球每日消耗600万粒银杏叶制剂。银杏在韩国仅次于高丽参,在德国被列入公共医疗体系。这古老树种,以温润的方式,向世界传递着东方的生命智慧。


  郭沫若先生曾盛赞银杏是集"美、真、善"于一身的"东方的圣者",直言"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诚然,春时它青翠欲滴,如少年眼眸;夏时它浓荫蔽日,似老者襟怀;秋时它金叶翩跹,若舞者旋裙;冬时它风骨傲然,像隐者披霜。云南腾冲银杏村,四万余株银杏让古村落成了金色梦境;泰兴古银杏公园,十五个古银杏群诉说着"银杏之乡"的传奇;义马煤田的侏罗纪银杏化石,更将它的生命轨迹追溯至一点七亿年前的中侏罗世,印证着"活化石"的荣光。


  银杏树的恒久与坚贞,早已刻进地质年轮:冰川未能吞没它,核爆未能摧毁它,却将一部地球编年史,简化成年年岁岁的生命轮回。恐龙曾是它脚下的过客,王朝在它身边兴替,它只是静静站着,把所有沧桑内化为年轮上密密的纹理,不声不响。


  银杏树形雄壮、寿命绵长,抗污染且少病虫害,本就是优秀的行道树与园景树。园艺师们懂得银杏树的雌雄之分,种植时多优先选用雄株,因雌株结果时消耗养分易提前叶黄,且种子落地后外皮破裂会散发异味,污损路面,破坏景观整体性。


  如今,这从远古走来的树种,已重新扎根世界各地。它的种子跨越山海,带去的不仅是金黄景致,更有那份历经岁月沉淀的坚韧与朴实。犹如每个人的生命:不必畏惧风雨,不必强求绚烂,只需如银杏般默默扎根,静静生长,在岁月流转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厚重与璀璨。


  我总以为,银杏树是站着的历史。而那些银杏大道或小径,便是一部部摊开的、用金黄书写的史册。它不言不语,却已道尽一切:关于时间的刻度,关于生命的韧性,关于如何优雅地面对繁华与寂寥。


  从银杏大道归来,小区里近百株银杏正沐着夕阳。近些年人们竞相栽种银杏,或许不只是为观赏,更像是在匆促时代里,为自己寻一位沉静伟大的精神邻居。穿过银杏小径时,微风徐来,无数"金蝶"开始一生中最后、也最绚烂的舞蹈。我伸出手,一片叶子恰好落在掌心,像一把微缩的精致扇子,扇来了远古的风。


  我看着它从春日的鹅黄,到夏日的沉碧,再到此刻的通体金黄。它像忠实的报时者,用颜色变换提醒着岁月流转:春芽初绽是新生的序章,夏叶浓绿是生长的正文,秋叶金黄是沉淀的结语。


  此刻掌心的叶子,比任何书籍都更沉重,也更轻盈。金黄色的叶片干干净净,叶脉清晰如岁月纹路。这银杏的生命长歌从来不是孤唱,它藏在每一次抽芽的希望里,藏在每一片落叶的从容里,也藏在我们每个人向阳而生的生命里。


  脚下已铺了厚厚一层黄金叶,树冠却依旧撑着半空金黄,毫无凋敝之相。那些飘落的叶片,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它们会化作养分,滋养土地,也滋养着下一季的希望。


  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举目所见的金黄,好似时光写给人间的信笺,告诉我们:生命的美好,不在于永恒,而在于每一个认真绽放的瞬间;岁月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沉淀后的厚度与韧性。落叶并非衰败,而是一种洒脱——它懂得告别是为积蓄力量,就像我们总要在一段旅程结束后整理行装,待来年春天,再赴一场更加灿烂的绽放之约。


1762856490560398.jpg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