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维|回不去的风景和希望
2025年10月02日   15:50 | 来源:艺文品读

  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一个全民都玩自媒体和摆弄文字时代,却读不到一首很美的诗。细想,的确是一件怪事。在一个知识爆棚的年月,人们文化累积的厚度就连“愚公”也会望而却步。你看,现如今知识的宽度已经蔓延星辰大海,科技的长度可以上天入地,为何就写不出几行触动人心的文字。这事不能细琢磨,揣摩深透了就会犯忌,你也不能怨天尤人,世道变了人心也会不古。写诗是需要情绪的,一个没有情感的时代,怎么可能涌现出有温度的华章。一片盐碱地,是不会生长出茂密的草地,一条枯竭的河道,也不会映现闪出闪光的水珠。人一旦随波逐流,被世俗困住,满目只有杂乱的荒草和碎石破败。


  活在人人都装糊涂的社会,谁又会去戳破皇帝新衣,今夕何夕,本来就不是一个写诗的年月。就连那些曾经启蒙心智的散文小说,也渐渐成了读之无味的鸡肋,何况蕴含深刻哲理与感性的诗。几多年,谁又读过多少温暖人心的篇章,更不要说震撼灵魂的文学巨著了。现在那些吟诗写文学的,更像是混迹风尘中的女子,浓妆艳抹妖艳迷人,扭捏出的多是虚情假意。凡是在文艺行当里混的都是人精,你知道的事他也懂,不解情缘的是身在看台中的芸芸观众。一个峥嵘岁月,一个知识爆满的时代,透过车水马龙的繁华,街上匆匆忙忙行走的多是提线木偶。高楼大厦的写字间里晃动着一个个贫瘠的思想,却摩拳擦掌着要征服宇宙。满街的人流如同穷途末路的流浪狗,张着空洞的眼神,四处寻觅着街角的剩菜和残留物。


90001.jpg


  我这人除了平常画画就是闲来无事写点艺评,有人说读我文字感觉比较犀利,试想,艺术批评的重点应该就是批评吧。实际上,别看我虚张声势,至于表现的美学知识和理论储备,是属于浅见寡识而平庸的。只是在一个遍地都是谎言的圈子里,说了几句真话而已。生活中的我就像一粒尘埃,风起被迫飘零,风落随遇而安。我自认算是多愁善感类型的人,爱听那些伤感怀旧的老歌,遇到身边走过的农民工就会想起故土。也许心里承载着阴阴郁郁的东西太多,所以我画画的时候喜欢用暖色调,试图缓解自己心理的平衡。总是想让自己安静下来,经常躲在一个角落,张开潮湿的内心面向阳光。人生原本就没有多少复杂,即便活得不能通透,简单也是一种境界。我的生活习惯注定缺少激情,早上醒来就已经错过了面朝阳光的冲动,无法体验那般伸展开肢体的舒畅。经常是借着一勾弯月的微光,游荡在朦胧的街巷,任由双脚去踩碎那些飘零的彷徨。那种脚底摩擦枯叶的声响,如同从岁月的缝隙里排挤出的无奈。


  有时坐在房间看书,突然就会被窗外的景致拽走,思绪会游向遥远的过往。几株晃动的树枝,清丽的天空,一片游动的云层,组合成精美的画面,像极了家乡的某个季节。忽悠一下就会想起年少时光,故乡的秋天被黄绿色的丘陵分割成了一幕幕风景,天高云淡,袅袅炊烟。那种含苞待熟的莜麦穗沉下头,金黄色的油菜花,紫蓝色的胡麻花,土豆花蕊吐出粉白,五彩缤纷的美让大自然窒息。年少时的空气好像总是清爽,天蓝的让人放空心境,一直相信初始的纯真和信仰,这个世界终究是我们的。所以,喜欢寻找路边沟壑里零零碎碎的野花,爬上高坡看各种颜色组成的壮美。当走入社会才恍然发现,属于我们的仅是身边的鸡零狗碎,但童年的记忆却挥之不去。


90002.jpg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世界开始慢慢变得陌生,人与人之间也渐变的互相猜忌,总是游离于一种谨慎与防范的距离。六零后看不清七零后,八零后读不懂九零后,这个世界更猜不透零零后。因此,我喜欢与年龄相仿的人交往,爱和比我年长的人聊天,这样少去许多繁杂琐事的心累。人们为了利益模糊了黑白,已经把生动的风景涂抹成灰色。言说中的诚信成为了一种笑话,在欲望的漩涡里连善良都要权衡利弊。所有人都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和流量,却很少有人抬头看天空上云卷云舒。短视频讨论的全是些自带光环的“霸道总裁”,却忘了如何学会做人。偶尔夜里惊醒,梦境中年少时有过的温润和希望,就想起曾经存留心间的亮光。有时我会静心冥思苦想,也许不是什么生活里的光线太暗,而是早把信仰掉落进利益纷争的褶皱里,是欲望遮蔽住了曾经的风景和希望。(作者:乔维,艺术评论学者。文字配图选自乔维涂鸦)


90003.jpg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