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楷圣原乡读帖
文/周振华
2023年08月31日   15:47 | 来源:中国作家

  望城,“楷圣”原乡,欧楷发源地。


  这里到处是关于书法的故事。历史上中国书法有两个高峰期,一是魏晋,二是大唐。欧阳询作为初唐书法家先驱,亲力亲为,精忠引领,以至率众生将楷书推向高峰。路漫漫,书法的第三个高峰期何时将至,我们不得而知,但当下中国书法的确呈现出大热气象,可谓盛世空前。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今天,仅学习欧楷的人就高达数以百万,且青少年居多。书法讲童子功,从娃娃抓起不失英明。


  被誉为“楷圣”的欧阳询,字信本,湖南望城人,唐朝大臣。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堪称“天下第一楷书”,与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并列载入中国书法史。他们是行、楷两大书体的代表。


  四月的望城,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路旁团团簇簇的花草放眼望去铺至天涯,周围的一切都像是水洗过一样,干净,明媚,空气也清新,令人惬意。


  身处望城,顶礼膜拜,吾心虔诚。来到楷圣的原乡,不由回首十年来临摹欧公神作《心经》的历程,倍感亲切与欣慰!因为在此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感知唯有的强烈感受,来到望城,作为一个书家此时所表现出的诉求,当然是强烈而迫切的。


  近十多年里,沐手敬书欧楷《心经》,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倾心投入,这应该算是对楷圣的深长敬畏吧。在望城反观楷圣《心经》,夜静时分潜心重读,深感帖上的字更加精妙,笔笔抵达无我境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浏览如此绝伦的帖本,享受被那《心经》圣洁的气韵抚慰的过程,心情美好。


  本人习书五十余载,行书,书圣的《兰亭序》《圣教序》(集字);楷书,楷圣的《九成宫醴泉铭》《心经》唯我最爱。二圣之作,谓之经典之经典,书法高峰之高峰,被世人广泛爱戴。尤作为一位书法人,此时身处“楷圣”原乡,聆听一桩桩引人入胜的关于书法的故事,更是感慨颇多,对先贤充满无限崇敬。


  望城,这块厚土,养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仁人志士。站在这里,不得不让人心生联想,为什么这里如此人杰地灵,为什么这里总会诞生无上传奇的人物,为什么这里天人合一盛世升平,因为这块土地厚重!厚重!欧阳询的原乡,不一样的原乡,这里的一山一河一草一木仿佛都在为欧公的正大喝彩,它们见证了“楷圣”一生丰盈而精绝的笔墨传奇。如今,他的楷书正以加速度的速度,传播于四面八方,以至触摸整个世界,从而赢得了无数喜欢和爱戴他的人。


  望城,早就想来。能够沉浸在楷圣的原乡,寻找书写《心经》的秘密,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感触啊。贞观九年的十月,这一年欧阳询已八十岁,他在名刹白鹿寺中,写就了一件千年不朽之作,这就是著名的欧阳询楷书《心经》。有人说,这件作品值得你认真临摹一百遍。其实我从2010年启笔,已临摹了一千遍,书写了一千多幅厚厚的一摞《心经》作品。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要继续临摹大师的传世佳作,因为当书法成为信仰,我朝圣的脚步将无法停下,且变得坚实而急促,灵魂会发出强烈的呼唤,我的心或许早已提前抵达。


  长期的《心经》书写,使我对《心经》有了全新的理解。与一般书写不一样的是,需要具有极高严格的书写状态,身心均需达到书写的最高境界。书写时自始至终都要做到严肃、认真、稳重、细致、精心、虔诚。书写《心经》的过程,是忘我、正身、净心、醒悟、弃欲、修炼的过程。


  书法书写的过程,就是与大师对话的过程,向大师请教学习的过程。书写的每个字、每一点画都要接受大师的教义,借此拼命地汲取古意。


  2020年我去了书圣羲之故里临沂,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回京后,提升五成书写负荷,以跪拜书圣。今年来到楷圣故里湖南望城,再次搅动心海,久久难以平静。每次敬访书法先贤之故里,并没有事先约定或规划,都是不觉中便有了这样的机缘。作为一位虔诚的书法人,这仿佛生命中的头等大事了。我想再用十年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到书法先贤的故里,走一走,看一看,感知中国书法的超然魅力。


  欧阳询出生在今长沙市望城区书堂村,青少年时代便在村边的书堂山读书习字,这为日后成为一代楷圣打下了坚实基础。大师出生的地方,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围绕他的存在而存在。这座山长成了三峰耸立的样子,形似笔架,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贴切而好听的名字,“笔架山”。此山濒临美丽的湘江,峻拔奇特,与岳麓山遥遥相望。欧阳询在“笔架山”辛勤笔耕十二年,在这里留下了丰硕的历史遗存。后人为了纪念他,称这座山为“书堂山”。


  欧阳询的出生、成长、发迹离不开滋养他的这片沃土。望城古为荆楚之地,历史文化多元厚重。拥有古城桥地段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遗址,有距今五千年以上、总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的团头湖遗址群,有商周高沙脊文化遗址,有“风篷岭一号”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及长沙铜官窑遗址等文化遗存。特别是唐代铜官民窑首创的釉下彩瓷闻名于世。重点文物不绝于此。


  望城圣贤之风,山高水长。自唐代以来,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欧阳询书法楷模天下,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书法史上,论及楷书,怎么也绕不过去他。《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史上这样评价他:欧阳询创欧体,开颜柳先河,称唐代楷书第一人,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书法名山。欧阳询的楷书并不是直接传承“二王”一脉,而是从北碑当中取法甚多,晚年的欧阳询吸取了南朝“帖学”的精髓,融合北碑技巧,才达天人之境!欧阳询被称为书法史上第一楷书大家,其独辟蹊径,自成一体,法度谨严,骨气劲峭,点画劲挺,笔力险峻,世无所匹。欧阳询自创的书体举世无双。


  非常庆幸,欧阳询的许多作品都完整地留给了后人,比如记述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的《九成宫醴泉铭》,该作是魏徵编撰的,然后他再以楷书写成。当时欧阳询已经七十六岁高龄,却依然宝刀不老,笔法严整,丝毫不显姿嵋之态,其书法造诣堪称绝妙。被赞为“楷书之极则”的《九成宫醴泉铭》一直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当然还有楷书作品《三十六法》《八诀》《虞恭公碑》《皇甫诞碑》《化度寺塔铭》和以小楷写成的佛教经典作品《心经》。行书作品则以《梦奠帖》《张翰帖》为佳作。


  唐张怀瓘《书断》这样评价欧阳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归纳和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入了后人所作的若干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地成立。


  懂书法的人,对欧体充满了敬仰与敬畏。欧阳询属于望城,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目前学习欧体书法的人已遍布整个世界。不仅学习他的书法,还在学习他的精神。喜欢欧体书法的,不仅是海内外的中国人,还有外国人。


  欧阳询的书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这片独一无二的热土滋养了这位书法志士,给了他无上博大的胸襟,进而使他的书法呈现出来的满是正大与中道、精彩与绝妙。


  如今,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欧楷、临摹欧楷、学习欧楷,可谓风靡世界。


  听说有一位俄罗斯美女,叫金岚,她已刻苦学习中国书法四年。在第二届“东方杯”外国人汉字书法大赛中参赛,她选择了临摹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欧体作品。她第一时间展示给自己的导师李珂询问意见。在获得李珂认可之后,金岚又花了一个月时间用心临摹这首唐诗,最终以这幅作品,夺得一等奖。


  欧阳询的书法不仅在中国声名显赫,海外的知名度、美誉度也极高。当年高丽王就曾经派遣使者前来中国专门寻求欧阳询的墨迹。日本人对欧阳询的书法更是景仰万分,因此创刊于1879年的日本《朝日新闻》的报头就是欧阳询所书,前后相差一千二百年的欧阳询和《朝日新闻》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原来在《朝日新闻》创刊的时候,他们找出欧阳询的《宗圣观记》书法作品,从中选出“朝”“日”“闻”三个字,用双钩法描成“填本”,但是字帖之中没有“新”这个字,于是他们就找出繁体的“亲”字和“析”字,分别剔除“见”和“木”旁,合成一个“新”字。于是欧阳询就为日本题写了饱满瘦劲的“朝日新闻”四个字。


  字好,还能留下来,这是每一位书家的最大愿望。我想古代书法大家的成名模式基本是这样的:他的字,先是出类拔萃!凭此,步入仕途。而后,做了大官、好官、清官,一身正气!人更高,字更好!于是,死后他的灵魂便镶嵌在这个世上,连同他的书作。这么概括,不知是否准确。


  欧阳询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自强、自爱、自尊的精神。唐代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的书法家。他们当中,最早以书法名世、楷法最精者,莫过于欧阳询。


  欧阳询成名后,书堂山逐渐成为后世书家心中圣地,不断被遥望景仰。如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曾赋诗盛赞:


  《咏书堂山》


  麻潭长耸翠,


  石案永摊书。


  双枫今夹道,


  桧柏古连株。


  稻香泉水涌,


  洗笔有泉池。


  书堂称故址,


  太子号围圩。


  学欧阳询楷书,有两件作品从未间断,一个是《九成宫醴泉铭》,一是《心经》。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习书就要取法乎上,紧紧跟随圣人的脚步。在漫长而艰辛的习书路上,领会书法的真谛。


  致敬!欧公!


  (本文刊载于《中国作家》2023年第9期文学版)


20230811115002200.jpg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