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维谈艺术》艺术市场的逆淘汰
2022年07月17日   17:41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前不久中国文联高调辟谣,并且严肃声明:中国美协和中书协没有脱离体制,称近日发现有自媒体在网络发布“中国美协、中国书协脱离行政”等虚假信息,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声明强调,对任何单位或个人编造不实信息,进行虚假宣传,或从事其他侵犯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合法权益的行为,协会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事实上,中美协、书协脱离体制的言论传之已久,会经常性的流布在网络里,早已是老生常谈见怪不怪的谈资。早年吴冠中先生曾屡屡“炮轰”艺术体制化的管理机制,他认为现在中国的艺术水平已经越来越低,向非洲看齐了。应当以“取消美协、书协”的方式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许是吴冠中老先生的言论触动了底层艺术家们的共鸣,面对艺术市场多年来形成的逆淘汰趋势,网络里不断生发出美协和书协退出体制的论调。这种言论从某种意义上看,似乎碰触了美协和书协的“权威地位”,而中国文联出面辟谣,去指责网络言论荒谬性的同时。最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价值导向,以及这种言论背后的某些诉求。


360截图20220717174332817.jpg


  艺术市场逆淘汰存之已久,并不是某种个例,强势的艺术体制化早已覆盖市场,“论职标价”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去看那些生存在底层的艺术家,无论他们的艺术如何精益求精,市场上的价位终究拼不过体制内的末流作品。前不久,我的一位画家朋友不无调侃地说,如果中美协或国家画院让我去,我宁可每月倒贴工资,不要体制一分钱,只求给我一个名分足以。我问他何出此言,他说大凡搞艺术的,只要进入这些国家圈养的体系,就算画一堆垃圾也照样卖出高价。然后他幽幽地说,他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进入了中美协的编制,后来混到了一个部门的领导,然后他的画开始大卖,从一文不值到飙升每平尺几万,如果论艺术标准和绘画技术,说的不客气一点,他的学生只能算是刚刚迈进了绘画的门槛。


360截图20220717174340612.jpg


  在艺术市场逆淘汰中,当下弥漫的是人情社会,首先学会人情世故,然后看你是否进入了某个圈子,最后才是看所谓的艺术水平。在艺术圈摸爬滚打的人,只要学会顺风说好话,懂得圈子内的潜规则,往往都会混的风生水起,也会受到圈内的青睐和推荐。而那些只会埋头搞艺术创作的人,无论作品的技艺多么出众或高超,也不可能得到业内的关注,只能窝在底层,其作品始终走在无人问津的路上。所以很多人选择离开了喜欢的艺术,这就是艺术市场的逆淘汰。我的这位朋友,论绘画艺术绝对属于一流水准,但他个性太强,不屑于拉关系走门路,不会随波逐流。单凭他的艺术水准,至少能和那些中美协的理事们媲美,而年过半百却连一个地市级的会员都不是。在鱼龙混杂的艺术市场,尽管守住了纯粹的艺术,却渐渐积攒出了满腔的幽怨。


360截图20220717174349461.jpg


  人们经常说官场有一种现象叫逆淘汰,实际上,艺术市场的逆淘汰表现的更为淋漓,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艺术圈盛行的是一种圈子文化,只要你混进了某个圈子,就如同给自己贴了一款金字招牌。生活中你会经常看到,大凡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动态的人,每天都奔跑在与名流合影或参加某种“活动”中,似乎不停着追逐一种光环。而美协、书协更像似一个镀了金身的“江湖”牌匾,裹挟其中就会觉得金光灿烂。纵观艺术市场,多数艺术作品的价位,并不是看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看作者在体系内的头衔或职务。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扭曲价值观,诱导了体系内各类协会推动的圈子文化,导致大量劣质作品充斥市场,营造了一种虚假的艺术“高峰”景象。那些头顶着“中”字招牌的艺术家们,多数精力都不在创作上专研学术,而一门心思的去投机取巧,借助体系强大的宣传工具,让伪劣的作品畅行无阻,每天都在创造一夜暴富的佳话。从而让底层的艺术家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甚至会横生出一种戾气,所以才不断创造出美协和书协退出体制的论调。因艺术市场的逆淘汰现象,让那些根植于艺术的优秀作品门可罗雀,而打着金字招牌的劣质艺术嚣尘起伏,一个伪劣驱逐优良的市场,不仅是艺术发展的悲哀,而是让底层的艺术家们怨声载道。在一个逆淘汰的艺术市场里,目观满满的体系内冠以职称的劣质作品,说明这种挂上“金字”招牌的劣等货太牛性,它除了能驱逐优秀的艺术之外,靠着体系的功力已经垄断了艺术市场,从而衍生出了太多滥竽充数的艺术家。艺术市场的逆淘汰现象,不仅破坏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甚至会断送掉民族文化传承的根脉,长此以往,所谓的“谣传”就会真的成为现实。


  当艺术市场行走在逆淘汰的规则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反映出资本盲目的追风和市场脱离学术的营销模式,让底层艺术家早已厌倦那些借体系炒作的天价作品。因体系内圈养的艺术家经常与资本合流,把原本高雅的艺术推向一种娱乐化,所有拍卖市场都会卷进追名逐利的狂欢。此时,艺术市场期待一种真正的艺术批评,而当下艺术批评却深陷“表扬”的议论模式,很少有人去践行拯救艺术的职业操守。包括那些所谓的学术权威批评家,他们往往都属于“拿钱”说话,只要利益输送达到了“厚”度,他们就会释放出满嘴的谎言和套话,无论怎样去借古说今,或编撰出一堆玄幻的学说,就是不说属于学术意义上的“人”话。确切的说,在乱象纷争的艺术市场,也有一批不学无术的批评家,他们经常借艺术的名义靠批评敛财,对待艺术批评喜欢玩“指鹿为马”的游戏,从而让逆淘汰的艺术市场更加混乱。实际上,在网络中经常会看到对艺术的真诚批评,多数都是反映了对当下艺术体制化的失望。究其原因,是体制内圈养出的艺术作品,可以横冲直撞的以劣质充当艺术,从而扰乱了市场的良性竞争。体制圈养的艺术并没有上升到对学术的探索和创新,反而成为圈内群体利益的一种盛宴,他们以垄断的态势借助资源享受体系“论职标价”的游戏。多年来在艺术市场的逆淘汰中,人们早已忽视了对艺术的鉴赏,取而代之的是以体系职级的高低论价。针对艺术体制化的批评,流布在网络里对体制供养艺术的非议,实质上是对操控艺术市场的愤懑。


  近几年,市场资本与体制艺术的合流,并没有让艺术走向高峰,却无形中异化了纯粹的艺术发展。面对这种怪异现象的争议,集中表现在对美协和书协的存在价值。艺术市场背后的资本介入,给体制供养的艺术家营造了无限的空间,随着艺术市场垄断不断固化,更加深了与底层艺术从业者的对立情绪,其结果是丧失了对艺术创新发展的动力,从而消减了对民族文化的独立表达。逆淘汰的形成究其原因有它的历史根源,但圈子文化和艺术体制化是最根本的诱因,艺术市场缺失批评的约束会加速劣质作品泛滥。但无论逆淘汰怎样狂欢,一个没有真正批评和学术支撑的艺术家,仅靠资本运作和圈内相互的吹捧,是不可能把劣质作品推上艺术的高峰。(作者: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360截图20220717174357192.jpg

文字配图选自乔维涂鸦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