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政策赋能+文旅融合 共同擘画消费新图景
2025年09月07日   15:24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大同市平城区以政策赋能和文旅融合为双引擎,通过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探索消费升级新路径,推动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形成独具特色的消费新图景。同时深挖文化资源、创新文旅业态,以文化为魂、消费为翼,逐步构建起“政策+文旅”双轮驱动的消费新格局,书写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2.07亿元,新消费业态贡献率超20%,文旅消费辐射周边3小时交通圈消费人群超千万,区域消费中心的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消费新活力


  一是以消费激励释放市场潜力。平城区联合各大企业发放专项补贴,上半年,共协助电动自行车企业82家,家电和数码3C类企业98家,家装企业297家参加了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极大地刺激了绿色智能家电的消费。相关数据显示,限上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民生消费的巨大潜力正不断释放出来。同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进社区”升级计划,将服务范围从家电扩展至汽车、家装、电动自行车领域,联合车企与家居卖场提供一站式服务,促消费政策成效显著,3C产品以旧换新渗透率突破25%,推动电子产品迭代升级并带动产业链发展;绿色家电销售额占比提升至35%,政策参与企业覆盖率超60%,重点企业满意度达95%以上,惠及消费者超10万人次,充分彰显政策覆盖广度与实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受益。


  二是以产业扶持培育新兴业态。出台《平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夜间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夜游主题场景+演艺,以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鼓楼东西街、华严寺仿古风情街区为主线,以代王府融入北魏辽金明多朝代风格元素,吸纳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文创旅拍等特色业态,打造多元化体验场景,叠加常态化实景演艺、非遗展演、文创体验和节庆主题活动,搭建“夜游、夜赏、夜购、夜品、夜娱”主题场景,点亮消费“打卡”地,引爆古城夜间消费活力,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推动“夜经济”成为消费新增长点。通过补贴和奖励政策,支持直播电商、智慧商圈等新业态发展,鼓励数字消费创新,持续推进短视频短剧基地建设。


  三是以做强服务提升消费体验。指导督促旅游景区、酒店餐饮、出租网约车做好日常工作,完善相关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游客旅游体验。简化审批流程,推行“一网通办”,缩短文旅项目审批时间,提高市场准入效率。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先行赔付”基金池,在重点商圈、旅游平台设立基金,对于事实清晰、责任明确的投诉,由基金先行向消费者赔付,再向责任方追偿,极大缩短维权周期。推行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整合政府、平台、企业资源,建立在线调解平台,鼓励消费者与商家在线协商解决纠纷,降低维权成本,建立消费投诉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对高频问题、重点区域和商家,主动出击进行排查和整顿,将问题解决在投诉发生之前,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满意度。今年以来,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受理29件,“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受理182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03万余元。


  二、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消费新场景


  一是以文化赋能提升旅游吸引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化“大同古城”品牌,通过文旅融合创新,推动消费升级。依托古城墙、历史街区等资源,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如“天下大同”实景演出,吸引游客体验。联合设计师、非遗传承人推出特色文创,进行文创产品开发,如“平城记忆”盲盒、非遗手工艺品等,带动文旅消费。优化《天下大同》系列沉浸式演艺,新增NPC互动体验《我在明朝大当官》,编创《国潮明乐秀》、唯美舞蹈与高空威亚结合的《云中花神》、幽默短剧《王府那些事》及展现民族交融的“丝路驼铃”巡游活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常态化开展“东南有好戏”活动,通过沉浸式主题剧场、丝路大秀、风情巡游等,带游客穿越千年前北魏平城、体验打卡拍照、逛主题市集、购特色文旅产品。开展明堂花木兰演艺和“莫经北魏焉知大同”沉浸式演艺的创作工作,持续提升古城文化IP与品牌的打造。


  二是以业态融合拓展消费场景。“文旅+农业”“古城郊外”,发展乡村旅游,推出采摘节、农家乐等体验项目,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平城区围绕优势资源,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集体入股、农民分红”模式,围绕避暑休闲、亲子研学、夜经济等消费热点,培育“古城郊外”品牌,推动形成“旅游带品牌、品牌带产品、产品带产业”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农文旅项目累计投资超4亿元,入选3A级景区3个,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实现营业额约2300余万元,带动村民2000余人就业,平均月工资约3000元,促进增村集体收近约500万元。着眼“文旅+教育”,围绕红色旅游、北魏之旅、建筑博览等主题,展现大同悠久历史、城市文化内涵,推出研学专线。新增魏唐陶艺、金家湾、通用航空、天地线航空俱乐部及小石子景区5个基地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深度综合实践课程。


  三是以节赛营销引爆消费热点。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及赛事比赛,结合非遗展演、美食节、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吸引全国游客。同时,平城区紧跟媒体融合趋势,创新宣传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大力推广文旅资源,如充分利用“平城文旅”官方抖音账号,通过直播与视频发布等形式,大力宣传平城文旅,提升目的地吸引力。截至目前共开展44场直播活动,总直播时长达到82小时,累计吸引50万人次在线观看,新增粉丝2.1万人,收获点赞数达7.1万次。其中,平城BA篮球联赛经过三年的发展,已成功打造为以“赛事为媒,文旅为核,引流为要”的区域品牌赛事标杆,在体育以及带动文旅精品内容上创新的做出了新的贡献。例如,第三届平城BA成为今年夏天全民运动的靓丽风景线,以185支参赛队伍、2220余名各行业运动员、300余场比赛的庞大规模,刷新了山西民间篮球赛事的新纪录,线下吸引万余人次观赛,线上传播更是突破1000万次播放量大关。


  三、聚焦优势产业,培育消费新中心


  聚焦区域特色与产业优势,推动商业载体升级、消费业态创新,构建多层级消费商圈,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区域消费增长极。平城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商业升级、业态创新、商圈联动”为核心,推动消费空间优化、产业集聚发展,打造辐射晋冀蒙的区域消费新中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以商业升级激活核心商圈。强化商场景区联动,打造文旅综合体。全力促进景区、商业综合体联动发展,强化华严寺、善化寺、方特乐园等主要旅游景点对周边大型商业的引流作用,引导商业综合体展览陈设增强文旅氛围、延伸文旅场景,促进现有大型商业中心向文旅综合体转变。推动传统商圈进行文旅+、数字化商业升级,引入AR、VR虚拟体验及智慧大屏等新技术,提升消费体验。重点培育以东南邑等为主的“古城核心商圈”、万达、绿地等为主“高铁新城商圈”、百盛星茂会为主的老城消费中心以及爱琴海商业为主的北部商圈四大消费极核,布局高端零售、首店经济、品牌旗舰店,打造“一站式”消费目的地,夯实大同晋北区域消费中心地位。仅今年五一期间,百盛一店销售额达832万,同比上升56%。


  二是以产业联动培育特色消费集群。搭建特色双创平台,培育文旅从业主体。打造总面积9138㎡的盛座·空间小微企业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5家,提供法务、商业、财务等咨询服务以及市场宣传、推广服务,累计孵化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和服务业等文旅相关小微企业15家、吸纳创业就业人员200多人。发挥“佛小伴”文创引流作用,融合马家小村等地文创发展科普研学、文创销售、乡村旅游,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推动“非遗+制造”融合,扶持铜器、剪纸等传统工艺企业拓展线上定制、跨界联名,联动后续短视频短剧、直播基地建设,助力线上特色消费发展。“老字号”与“网红品牌”共舞,持续叫响“美食之都”餐饮品牌。古城内272家餐饮商户中,紫泥369、龙聚祥等老字号持续火爆;沙棘面包、苹果醋冰激凌等地域特色小吃也成为来同“必打卡单品”;鼓楼东街老火锅、木兰小馆等品牌融合传统风味与时尚场景,成为餐饮界后起之秀,不断吸引年轻客群,助力大同“美食之都”品牌破圈。


  三是以区域协同扩大消费辐射力。深化与京津冀、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客源市场拓展,以“既下山”“凯悦”为首的高端酒店引进,以云冈大酒店、建国美高、魏都国际为代表的传统星级酒店,及以琵琶老店客栈、云中驿栈为代表的品质民宿建设,联动小石子、马家小村、金家湾等城郊民宿,形成“古城住宿+城郊民宿”格局,盘活城乡文旅消费资源,逐步形成涵盖高端酒店业态、合院酒店民宿、民俗宅院等多元形态民宿集群,不仅满足来同游客的个性化住宿需求,还通过与演艺表演、节庆赛事等内容产品的联动,使游客从过境游成长为3-5天的目的地导向游览。仅今年7月,入同游客达1170余万人次、古城接待游客566.6万人次,过夜游客人均消费增长约10%。(秦世珍、刘疏桐、李亚南、狄晓胭)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