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东:岁月雕琢的多彩人生
2025年08月29日   15:54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她以笔为犁,深耕时代沃土;以声为媒,引领阅读风尚;以情为援,投身公益事业,在文学创作、文化传播和文艺生活等多个领域绽放着独特的光芒,用自己的经历与热情,书写着一部精彩纷呈的人生篇章,荣获“最美阅读推广人”、“最美读书人”、“优秀文艺工作者”等诸多荣誉,她就是晋城市读书协会副会长、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学东。


  笔端流淌的人生百态


90001.jpg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学东与文字的缘分,大概是一种血脉的传承,从她出生就已经注定。她的母亲是一位教师,身上散发着知识的魅力与育人的温柔。母亲是她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她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母亲口中讲不完的故事为她日后的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阅读量也在不断增加。从童话故事到科普读物,从经典名著到现代小说,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扇通向新世界的窗户,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元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始终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和鼓励者,不仅为她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还时常与她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教她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籍,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空前繁荣昌盛的时代,也是中国作家创作热情最为高涨、成绩极为突出的阶段。彼时正在上中学的学东,对写作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天赋,只要灵感闪现,无论是眼前的一个场景,还是书中的一句话,她就会立刻记下来,写成一篇文章。随着岁月的沉淀,这份热爱愈发深沉,写作是她表达自我、记录世界的重要方式,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0年以后,她的文章经常见诸报刊杂志,每年都要码出二十多万字。那些信手拈来的随笔,自然流畅、如话家常;那些有感而发的散文,叙事抒情、韵味悠长;她尤其擅长于人物写作,时至今日,已发表一百多篇通讯专访,文笔细腻且温暖真实,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与理解。


  在学东眼中,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独特的书籍,有着自己的故事、情感与经历。为了阅读这些精彩的"故事书",她常常与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无论是街头巷尾辛勤劳作的平凡百姓,还是在某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行业精英,在她面前都能敞开心扉,向她袒露心事,分享自己的人生点滴。她善于倾听,无论是年轻人讲述创业中的艰辛,还是老年人回忆过去的故事,她都听得津津有味,并给予真诚的回应。通过她的笔,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他们的喜怒哀乐、梦想与挫折,都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她的作品不仅是对人物的简单记录,更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与赞美,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与人性的光辉。


  除了人物写作,学东还热衷于游记创作。每一次出游,对她来说都是全新的探索与发现,也是灵感迸发的源泉。喜欢旅行的她,不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还走出国门体验异域风情。每到一处,她都会深入当地的博物馆和名胜古迹,了解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用心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她的游记除了对景色的描绘,还融入了对当地文化、历史的思考与感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声音与行动的力量


90002.jpg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古典诗文需要借由朗读来强化感受。用语言和情感的互融去放声读作品,其实就是为了回归到文学较原始的状态去全面体会其中内涵,去感受诗文的音韵之美。


  在忙碌的创作与工作之余,学东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她喜欢呆在家里,沉浸在古典文学的世界里。每天清晨,当城市尚未苏醒,学东已经开始了她的朗读时光。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地板上,她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手中捧着一本诗词集,轻声朗读着。那优美的诗句,如同潺潺的溪流,流淌在她的心间,带给她无尽的宁静与愉悦。朗读结束后,她把音频上传至公众号《修心悦己》,配上文本,发布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晨读时光,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一天的好心情,也为身边的人送去了精神上的滋养。


  都说古典文学比较难啃,可学东却乐在其中。近年来,她跋涉在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中,诵读着经、史、子、集,从《诗经》、《大学》、《论语》、《中庸》到《孟子》、《庄子》、《道德经》、《黄帝内经》;既有短篇名作,也有宏章巨制,她从这些文化元典中与古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汲取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她的朗读充满了情感,或激昂,或温柔,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生命,由此也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读书人。她经常组织并参与各类读书分享会、同题诗朗诵,亦或是传统节日诗会,聆听着文学思想碰撞的共鸣,感受着大家对阅读的挚爱,有了《阅读悦读越读》的读书感悟,更有《中庸之道温润生活》、《庄屈共读》、《见字如面》、《一脉文心传千年》等诸多读后感。


  有位教授说:经典的存在不是为了被所有人征服,而是为了在某个时刻,成为恰好照亮你的那束光。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诵读,不仅提升了学东的文学素养,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引领着身边人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


  用才艺为生活“加料”


90003.jpg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下,步入中年的学东日常穿搭逐渐靠向东方古典风韵,对旗袍文化的憧憬和想象为她打开了一扇窗户,2014年,她加入了晋城市旗袍协会进行全方位培训学习,从读书写作的静雅走向了文化综艺的多元,她和姐妹们多次参加晋城市电视台节目录制,在聚光灯下展示旗袍文化东方礼仪,从紧张到从容、从生疏到熟练,一步步都是蜕变和进步。


  学东是个热心肠的人,朋友遇到困难,她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在一次活动中,由于主持人临时缺席,学东被主办方推上场救急,虽然紧张却没有慌乱,凭借扎实的文学素养,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她从容释放了自己的潜能。此后,一些大型活动现场,总能看到她手握话筒,把控全场的身影。从旗袍协会的消夏晚会、关公文化旅游节到社区传统佳节的文艺汇演,她身着华丽的礼服,站在舞台上,气质高雅,举止大方。她的声音清脆甜美、富有感染力,为活动增色不少。此外,她还将文艺演出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用文字描绘活动的精彩与背后的故事,观点独到,表达清晰,让更多的人认识她的同时,也了解了晋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


  2024年,“黑神话悟空”爆火出圈,带动了山西文旅产业热度翻番。学东在组织完成第八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文艺汇演后,特地为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府城关帝庙撰写了解说词,自己录制音频,分成五个篇章,以口语化的方式详尽叙述了关帝庙的前世今生、每个院落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亮点,分别发表于关公文化公众号和她的“修心悦己”,以帮助游客在参观时看得懂、听得进、长见识、有收获,平实而浅显的语言中增添了趣味性,诠释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和对文化的传承。


  总有一些文字,会穿越时光,温暖人心;总有一些读书人,会守着墨香,让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在岁月的长河中,学东的生活如同一首悠扬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独特的韵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文/茹朝东)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