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传天籁,歌声漫侗寨。在贵州黎平肇兴侗寨,悠扬的侗族大歌不再仅是山间回响,更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金嗓子”。当地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为魂,创新“村歌+”融合模式,让千年歌谣化作文旅吸引力、产业驱动力,唱响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歌。
“村歌+非遗”:让千年侗韵可感可触。作为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肇兴侗寨将非遗传承融入日常生活。信团鼓楼下,“村歌嘹亮·想唱就唱”赛事年年举办,多声部合韵的原生态演唱吸引超10万人次关注;寨内街巷中,“抬官人”“行歌坐夜”等民俗展演常态化上演,《蝉之歌》等经典曲目随生活场景自然流淌。2025年谷雨节、五一期间,“鼓楼对歌”“长桌宴歌会”等活动单日引客破万,非遗魅力实实在在转化为文旅热度。
“村歌+赛事”:以歌为媒聚拢人气。创新赛事IP成为引流关键。“乡村超级碗”村歌竞演首站落户肇兴,10支歌队同台献艺,“侗语民歌+流行改编”的混搭演绎火出圈,线上直播观看量达千万级,相关话题播放量破亿。赛事期间,侗寨民宿入住率飙至95%,腌鱼、酸鸭等特色美食销售额环比增长超20%,“跟着村歌游侗寨”成新风尚。
“村歌+传播”:数字赋能声传千里。借力数字平台,侗歌传播矩阵不断拓展。“村碗挑战赛”吸引达人组成“返乡打call团”,备赛vlog单条播放量超600万;24小时“肇兴侗寨村歌嘹亮”慢直播,实时展现歌圩、稻作吟唱场景,全网观看破500万人次。传习所里,“侗歌AR体验”让游客通过手机聆听双语解析,非遗传播从单向输出变为沉浸互动。
“村歌+产业”:链动发展共富一方。歌声牵引下,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村集体文旅公司推出“村歌主题游”,串联鼓楼对歌、稻田音乐会等项目,2024年带动农户增收超50万元;堂安梯田“稻田艺术节”上,插秧对歌、收割谣等体验活动,让片区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歌师工作室”培养200余名青年歌者,为产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从山间歌谣到振兴引擎,肇兴侗寨以“村歌+”为笔,在黔东南大地上描绘出文化兴、产业旺、百姓富的动人画卷。(潘显贵、姚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