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后的第三场雨,珠江便褪了暑气。我站在沙面老码头,看水波推着片杨桃叶荡到脚边,五棱的叶缘已晕染了金边,恰如秋水长天之上纤巧灵动的金边云——好似过河漂江送来的家信。
三十年前旅居羊城经年,我有缘结识了同龄的黎老弟,细论我俩竟然同年同月同日生。为尊重这份情厚源远的亲缘,我们定要厘清兄弟之位。于是分别问明各自母亲记忆的婴儿出生时辰,结果我长他四个小时。时光流长,他喊了我三十年“大哥”!那年金秋时节的一个下午,黎老弟邀我去了自家的杨桃园子,也是这般青黄参半的叶子,灵动地打着旋儿落进他递给我的那碗凉茶里,仿佛在说:我也读懂了你们哥俩儿的心情。
那时的珠江比现在喧闹,江面也更显寥廓。货船鸣笛惊起白鹭时,总混着果园主人——黎老弟的父亲中气十足的招呼:"后生仔,杨桃要挑棱线鼓胀的!"我这个“后生仔”便亲亲地顺喊他“黎叔”。黎叔的果园藏在官洲河汊深处,疍家船穿过水松林,先见着的准是那架探出墙头的杨桃枝,累累果实压得老枝弯成个月牙弧,仿佛躬身颔首迎客似的。这亲切的姿态,让我这个旅居客不由得想到了故乡泰山的探海石和望人松,心头暖意融融。
黎叔身躯高大清瘦,待人和善如邻家长者。我平生第一次踏进杨桃园,好奇兴奋且小心翼翼地跟紧他,又满怀期待地学着采果。我仰着头,眼巴巴地望着树上的果子,恨不得立刻爬上去摘个痛快。黎叔笑着说:"别急,慢慢来,摘杨桃要讲究技巧。心不急,手要稳。"他教我如何分辨成熟的果实,如何轻轻一扭,就能将果子完整地摘下来。黎叔带笑的眼神写满了鼓励,我举着竹竿却总碰掉青果。他也不恼,任由我手忙脚乱地弄得一地青黄杂乱,杨桃树下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我蹲身捡拾落果时,瞥见几颗藏在密叶深处的青果。黎叔摇摇头掰开给我看:果肉虽厚,酸涩却直冲喉头。"算计得太精的,反倒长不成气候。"他说这话时,江心恰好有白鹭掠过,翅尖扫过的水面泛起层层金圈。
珠江的秋是含在唇齿间的清甜。在杨桃园里坐下来,自然是要大饱口福,三两口“青边红肉”下肚,唇齿间的清甜已然化作秋韵入心。黎叔从粗布围兜里摸出个锡制小秤,说道:"光绪年间的老物件,分果时每户秤杆都要翘头三寸"。他抚着秤星认真地告诉我:这是黎家"量大福大"的实证——昔年饥荒时节给佃户多称的斤两,倒换来了乡亲们护园退匪的义举。那天我捧着的杨桃特别沉,果香里浸润着百年江风。暮色渐浓时,黎叔往我布兜里塞满杨桃。五棱的果实在暮色中愈发莹润,像是把秋光都敛进了琥珀色的果肉里。
疏枝时令,我又钻入杨桃园子。黎叔稳稳地站在木梯架上,教我用掌心丈量枝距,说"新枝须隔三掌才能留,正如为人处世总要留三分余地。疏朗处要漏过八月十六的月光。”他剪枝时爱哼几句《荔枝颂》,枯瘦的指节握住竹柄剪子,停下哼唱,说道:“剪刀口要永远朝外,伤枝不伤皮,好比说话要留面。"有回我贪多留了密枝,秋后果子小如鸽蛋,他才亮出砚台底的祖训拓片:"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寥寥十字,足够让人琢磨、参悟半辈子。暮色漫上他褪色的靛蓝布衫,恍惚与苍褐的杨桃树干融作一体。
那年中秋暴雨,我们举着蕉叶给幼树挡雨。黎叔突然说起他阿爷的故事:当年日本人的汽艇泊在码头,老爷子愣是把金丝杨桃种苗藏进了水车轴芯。"做人要似杨桃棱角分明,行事当如珠江懂得拐弯。"这话落在雨打芭蕉声里,竟比商会大楼的自鸣钟还清亮悠长,久久在我心里荡漾回响。
挥手一别三十年,心念亲缘未曾分。这三十年间,家父与黎叔时有电话往来。其中一次是早茶后,聊起健康长寿,黎叔言及黎家祖训,同为农家子弟又是伤残军人的家父朗声回应:“到了咱这个岁数,有事儿的时候要想到年龄,清楚自己是老年人,好多事就不能勉强做;没事的时候要忘了年龄,不用老想着自己老了,高兴干啥就干啥吧。”家父笑言,此乃老人轻龄生活的实用逻辑,或可戏称为“年龄相对论”。又有一次午休后通话,黎叔聊起珠江的变迁,家父便接过话头,谈起泰山:“站在泰山顶上往远处看,四下里没有遮住泰山的山。”这是老人对“一览众山小”最朴素的形象感受,也是对杜工部诗句最生动的体悟。
岁月如流,白云苍狗。终于,去年深秋,终偿夙愿,得以故地再访。园门依旧,人面已非。自家果园已成大众科普基地。园中少年伶俐,乃是黎叔曾孙,正为游人演示新嫁接的“翡翠杨桃”。扫码牌上,那句“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的祖训,墨色如新。少年道:“太公走前留了话:‘老秤送给博物馆,那架酸枝木算盘要传给常算糊涂账的。’”暮色四合,我驻足于虬枝盘曲的老杨桃树下,仰首凝望,恍惚间似见黎叔立于云端,眉眼含笑——他定是又偷偷为喜鹊留好了最甜的那串顶梢果。
归途心绪难平,我特意绕到沙面老码头。咸腥的江风拂面,我摸出珍藏的杨桃干,细细咀嚼。三十年光阴酿成的醇厚里,依稀可辨当年青果的涩与中年果脯的酸,而此刻,千般滋味竟全化作了喉头绵长深远的回甘。对岸新起的玻璃幕墙,将漫天与孤鹜齐飞的晚霞尽收其中,流光溢彩,宛如幻境。凝望间,那璀璨的光影仿佛渐渐洇染、舒展,在我心头化作了另一个果园——一个百年江风依旧吹拂、老树枝头繁星不落的银辉果园。
金秋意正浓,杨桃香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