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坚韧航标——樊朝阳同志《千磨万击还坚劲》一文读后感
作者:卫万荣
2025年05月12日   12:05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在功利浪潮席卷一切的当下,樊朝阳同志的回忆录《千磨万击还坚劲》恰如一股清流,冲刷着我们浮躁的心灵。这篇不事雕琢却力透纸背的文字,既是一位党史工作者的坚守与思考,更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心路历程。


  樊朝阳同志用"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竹石精神,在党史这个"冷门"领域开辟出一片热土。面对经费不足、人员短缺的困境,他以惊人的毅力,带领一班人完成了2000万字的党史著述;在弱势部门的局限中,他创新工作机制,将市委书记纳入党史工作委员会;他主编的《运城市情》杂志连续15年不曾间断,成为全省党史系统的标杆。这些成就背后,是一个文化守望者对历史责任的自觉担当,是对"百家创业开路,一门撰述鉴后"信念的生动诠释。


  尤为可贵的是,樊朝阳同志在回忆中展现的深刻自省与精神超越。从最初"人生大曲折"的慨叹,到把认知升华到这是"火红岁月"的高度,这种认知的转变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难能可贵的精神成长。他关于"热与冷"、"性格与成败"、"清廉与安全"的思考,超越了个人得失,触及了人生价值的本质命题。这种将个人际遇置于历史长河中考量的做法,正是党史工作者特有的历史眼光和博大胸襟。


  在当今这个追逐即时效益的时代,樊朝阳同志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不会辜负每一个真诚的耕耘者,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是否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出了独特的光和热。他用十五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成功是"在于一世,不在于一时",是对初心的坚守,是对使命的担当。


  这篇回忆录不仅是一位党史工作者的个人总结,更是一部生动的党性教育教材。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能够留下印记的,不是转瞬即逝的喧嚣,而是那些如樊朝阳同志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航标。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正是:


  冷门热土写春秋,一片丹心史册留。


  磨尽浮华真骨硬,平安原是最高酬。


1746868482796560.jpg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