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浩诗歌集》出版发行
2022年05月21日   14:40 | 来源:中国文信网

  近日,《骆浩诗歌集》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诗集收录了骆浩近年来创作的近200首诗作,分为白剧场、身处在颜色的世界里、梦似归故乡、给爱时间、明月夜的歌谣、有一种蓝、儿时回忆等七个部分。


20224101841809.jpg

《骆浩诗歌集》

版别:群众出版社

条码:9787501461981

作者:骆浩

定价:59.00元


  该书收录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加注重时代当下的诗意表达。作者在诗歌创作中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和视域,以画者、书者、音乐者、哲思者、诗者、警察等不同的身份和眼光,多维度进行观察、发现、描摹,表达自己对人生、世界、万物的印象和思考,以更广阔的思维、更活跃的文字提取出生活的美善火热,进而形成了作者自己的一种风格。诗歌的主题有作者对自己儿时朦胧的回忆、故乡的情思、警察职业的认知、关于音乐绘画书法美学的理解,以及对亲情、爱情的体味赞叹等。部分诗歌来自作者即发的直觉或对某种场景的偶现情怀。


  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陈忠实曾评价:“骆浩的诗词新颖大气、慎思严谨、文采斐然,功力深厚,文字优雅。诗词在他的笔下得心应手华章迭出,每读都能感受到我们中国的文字的魅力。作者的文字或磅礴,或秀美,语言爽落流畅,艺术想象丰富,对描写对象的倾爱如瀑喷涌,字里行间昂扬着积极向上的力量。作者的知识面颇广泛,涉及天文、地理、自然、宗教、历史、园林、书法、绘画、建筑、生物等多个领域,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亦可开阔文化视野。”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评价这部诗集:“骆浩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之书法,融通于中国古来之文脉,清新典雅,意蕴深长,且具有时代气息之点染,一抹新绿,生机盎然。”


  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十月》原常务副主编宁肯评价:“骆浩用具有色彩的语言,写出诗意的存在,万物的存在。”


  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成曾樾称赞:“骆浩多才多艺,文章、书法俱佳,文中尤以词赋见长,格调讲求,意境深远,读后给人以教益、以美感。他为人诚朴谦逊,为文勤奋刻苦,诸多作品的问世及奖项的获得便是对他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祝骆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序一 陈忠实


  骆浩的诗文新颖大气、慎思严谨、文采斐然。作者骆浩是一个英俊少年,地地道道的长安娃。也许是感应了终南山的灵秀,文字在他的笔下得心应手、华章迭出。


  骆浩尤其擅长赋的创作,功力深厚,文字优雅,每读都能感受到我们古典文字的魅力,我曾经粗读的时候甚为惊讶,现在还有这样痴迷于我们古典文字写作的人。


  他撰写的《2008年戊子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在陕西省政府2008年戊子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高手云集的竞赛中能脱颖而出,可见这少年不光模样英俊,更有内才,获奖当是对他文字创作的一次肯定,也祝贺他对诗词有新的发掘和新的创造。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根,文化厚重。骆浩对陕西情有独钟,激荡出一篇篇诗文华章。他的文字或磅礴,或秀美,语言爽落流畅,艺术想象丰富,对描写对象的倾爱如瀑喷涌。骆浩的知识面颇广泛,涉及天文、地理、自然、宗教、历史、园林、书法、绘画、建筑、生物等各个领域,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亦可开阔文化视野。


  《周易·系辞》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我和骆浩一样期待和读者完成交流。(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序二 张策:《文化应是公安民警的血脉》


  骆浩的《骆浩诗歌集》即将出版,嘱我说上几句话。


  认识骆浩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创作的赋。赋,中国古代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究“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始自诸子散文,称为“短赋”;屈原完成了自诗向赋的一种过渡,创造了“骚赋”;至汉代,赋的体例基本确立,称为“辞赋”。时至今日,普通人对这种古老的文体已经知之甚少,除了做为中学课本里的个别保留篇目,据说还在坚持尝试创作赋的人全国不过百人。这说法是否准确,不得而知,而我只知道骆浩是其中之一,而且可称为佼佼者。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曾称赞骆浩的赋:“文字优雅,功力深厚,是他这个年龄层里面少有的”。


  骆浩不仅写赋,还擅长书画,尤善青绿山水。他出身长安文化世家,父辈的画作在陕西享有盛名。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又在古城西安那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氛围里薰陶成长,骆浩身上有一种难得的儒雅。而我以为,身为人民警察,公安工作的紧张激烈,身边战友的牺牲奉献,让骆浩的儒雅中更添加了一种宝贵的正气,一种公安文化工作者的担当。他发起的“萤火虫”爱心公益助学活动,坚持送书画艺术进校园,用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着小学生对美的理解和热爱。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几乎所有公安文化工作者所走过的相同的道路。他们对文化浑然天生的热爱,加以公安斗争生活的锻造,最终锤炼出公安作家、公安书画家、公安艺术家……一种共同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他们仿佛是文化与公安之间的一种融合剂,他们使文化添加了公安的浩然正气,也使公安事业因文化的注入而更显风采。


  我总以为,文化应是公安民警的血脉。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警察,我们植根于中国这方热土,服务于这方热土上的人民。因此,这方皇天厚土孕育出的中华文化,必然是人民警察与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一种纽带。这纽带因着生命的律动而坚固,也因其丰富多彩的内涵而美丽。


  近日,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会议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这是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崇高要求,是交付给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所有文艺工作者,包括公安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职责担当。因此,在我们的公安队伍里,应该更多一些骆浩,多一些能歌善舞能写会画的才子。让他们“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形象,成为公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写真,更成为鼓舞士气、激励前行的一种正能量。


  就此,祝贺骆浩新著的出版,也希望骆浩在公安文化这幅壮美画卷上,泼洒出更绚丽的色彩。(张策,著名作家,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序三 乔维:《读骆浩的诗歌》


  骆浩整理了一本诗集,准备出版,希望我写一点文字,算是对他诗歌的点评。许是骆浩看我经常写书画类的艺术评论,觉得我算是评论家。其实,美术是我的专修,对于书画的品鉴与实践多了,就会有自己的审美感。说到诗歌,曾经在年少的时光里,我属于一个活在迷梦中的文学青年,直到今日文学梦依然游荡在梦境中。所以,我喜欢诗歌,读诗就如同观赏一幅幻美的画。读骆浩的诗,仿佛又映现出了曾经火热的文学时代,一个长发青年激情奔放吟诗赋歌。骆浩有着不错的文学修养,他能把传统的诗意柔润到现代诗的境界里,他的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一首好诗表现在语言与心境的水乳交融,一首好诗首先是从心底流出,属于诗人孕育的情绪萌动。读骆浩的“小说家”,恍惚从字里行间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红尘里》他写人生面对寂寥的空间,所呈现出的冷暖颜色,暗喻了困苦与沧桑岁月。一首好诗如果缺失语言的想象力,很难激发起读者的审美意识,所谓的灵感,甚至诗人的创作情绪,会成为徒有外壳的文字游戏,无法让读者产生震撼和共鸣。


  骆浩的诗语言表达朴素,他以凝练的词句或平白直叙的手法,表达了情景与灵魂间的碰撞,让诗的语境瞬间顿悟出一线光芒。其实,这是一种很高的文学笔法。例如,他写《利剑》让诗的语言向遥远的地方伸展,“如同天上的月亮,从圆满到残缺,再从残缺到圆满,生活在时间的河流里——”,诗人借景抒情,调动诗情激发诗思,呈现出一道畅美的诗光,经过深思熟虑转化为伸向遥远的希望。骆浩写诗的语言是耕耘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也可以说形成“心意动而语言成,心意指而语言去”的诗歌意境。他让客观的景色投射到内心的表达,应合了传统诗词最微妙的诗意表现。他多数诗体现了生活的热情和奔放,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与希望,无论从形式和语言都以最朴素的情感动人。


  骆浩又擅长写辞赋,他把情绪把控在文字的结构上,让激情和浪漫形成一种风格,在语言和诗意的交错中,很难梳理和归类到任何流派中。事实上,当诗人感情和思想需要抒发的时候,无论语言的形式与结构会凝结一种情绪,创作过程中语言逐渐会成为意识的工具。如果上升为艺术和诗所表达的目的,需要思想来呈现出某种想象中的意境符号。这也是诗人最难把握的创作走向,往往会遮蔽掉那些虚化的语言,把诗和诗意推进到魔幻的境界。骆浩的诗歌来自于生活缤纷故事,从始至终都流淌着一腔热血,很少延伸出灰暗的色调。他的语言展现的是生命永恒的跳动。在诗人的精神世界里,失去的尽管伤痛,他会让生活的繁杂静静的留在过往,牵手一片梦幻的风景飞向遥远的方向。


  骆浩的职业是一名警察,所以,他的诗歌会产生警魂雄壮的一面,这也许是作为警察诗人独有的本领。他平日书法绘画音乐样样精通,对诗词歌赋都比较专业,在同龄人中属于很优秀了。就诗歌而言他的文字虽然朴素,但给人一种独特魅力,他的语言没有被诗的外壳所奴役,保持了诗人对生活敏锐的体验与观察。诗歌的语言归根到底是思维的表象,唯有被读者接受或感动,才能产生对诗意的审美效果。骆浩的诗具备蓬勃向上的意识,有一股温暖灵动的意蕴,你会感觉到诗歌所带动的朝气。因为有了生命的动力,诗的语言才会显得举足轻重。读骆浩的诗,不需要理念上的飞跃和升华,而是去静心捕捉新颖的、别致的、阳光的精神状态即可,有这样的诗情和意境,才会欣赏到宁静中最美的诗章。(乔维,艺术评论家、学者。)


序四 吴川淮:《耕作砚田诗浪漫》


——读骆浩的诗歌


  骆浩才气十足,辞赋、国画、书法、音乐皆能,还能写新诗!天底下俊才很多,但像骆浩这样,倚马可待,出口成章,且能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如此之好,还真是稀见。


  十几年前见他写字画画,灵性逼人,十几年后他依然如当年一样。岁月把很多人都磨得圆熟低调,但没有把骆浩磨得圆滑,他依然故我。这使我想起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中描写古典诗人的一句话:“天才与生俱来,天生表现自我,不仅拥有想象力和理性,而且拥有一种感官敏锐的资质,以及那种神圣的驱策,那种恬静的精神热忱,它是热情,而非狂热。”


  诗是属于青春的,张扬着青春的旗帜。骆浩已经步入了中青年,但他的精神状态,依然充满着青春,充满了期待,充满着对于未来的向往,对于现实的思考。从他的诗集里,分明感觉他在生活的不同角落时空都发现着浓浓的诗意和人生的哲理,蓬勃而饱满,激情而投入。


  骆浩是幸运的,在全国公安文联工作的这段时间,他在工作之余步入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历史和文化在碰撞着他,他不自觉地融入了时代之潮。诗歌在笔下瞬间完成,从天安门到长安城,从积雪浮云端的终南山到地下三百米的矿井深处……


  骆浩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公安民警,他生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诗仙诗圣曾吟咏作诗的地域——长安。浓厚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积淀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作为一个公安民警以及一个纯粹诗人的多重感受维度。他歌唱平凡的生活,以诗歌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所历所思所想,清新而韵致,生动而抒情。他的视野是广大的,未来的理想、现实的诗意,在他笔下斑斓而丰富,广阔而真诚。


  他的诗歌,真诚与朴素,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坦诚和赤子般的情怀。我想这些诗歌如果让他来朗诵,那会是何其地动人。


  他是一个画家,尤其善画山水,所以他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去制造一个世界/用画布颜料和优雅的笔触/爬入一座山/然后/在山巅/开出一绺清泉/瀑布在高处跌落/在那里/有紫色阴柔的/雾云缠绕/赭石皴染石头和树干/夕阳在群山上镀一层金箔/青色搅拌着绿色……”(《去制造一个世界》)


  他静思自己,叩问自己的灵魂——“一段时间清醒/一段时间迷惘/一段时间脆弱/一段时间坚强/一段时间自信/一段时间气馁/让内心沉寂吧/独立去驾驭/如同静谧的河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过滤/不掺杂质……”(《日子》)


  作为人民警察,他是“平安使者”——我们是平安的使者/把那信仰在心中铭刻/事业的初心/岁月的长河/字字句句/都写进我奋斗的生活……”(《平安使者》)


  身份不同的变化,使他的视角在不断地转移,他的心灵栖居在诗意中,他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


  骆浩的这本诗集凝结着他生活的“珍珠”,凝结着他浓浓的情感。只有胸怀浓浓爱心的人,才能热爱自己的生活,才会去拥抱、书写生活。他是生活的歌者,把生活作为诗意呈现表达的对象。


  玛丽•奥利弗在《诗歌手册》中说:“诗歌必须在情感自由的状态下被创作出来。此外,诗歌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内涵。”骆浩的诗歌,给读者带来他的自由状态下的语言内涵。他的诗歌,有着自己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带着深邃和温度。


  有人说,写诗的人都是一个孩子,永远都不能成熟。我见过成熟的又能把诗写得很老道的人,但骆浩没有那种“成熟”,只有一种干净洁白的坦率。在这个“装”的时代,他不会装,他有一种特殊的安静气质,使人很愿意和他待在一起。这种安静或许来自他文心素养长久的沉淀和修炼。他是可爱的、温润如玉的,所以他个人的抒情是真实的、纯粹的,哪怕不那么丰满圆润,却是从心底发出的……


  在这里,我且作诗赠予他:


  一书读罢意阑珊,京兆长安如是观。


  身起西京怀四海,无边情景到毫端。


  眼中绿树映韦曲,耕作砚田诗浪漫。


  骆浩诗书兼文赋,朗声高诵倚凭栏。


  (吴川淮,评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慈善艺术馆馆长。)


自序 骆浩


  研究了很多年的汉赋,也写了很多赋。


  喜欢赋这种形式,或许有天性的一些东西。


  我喜欢自由逍遥、博大无为的境界。当我进入山间,切身体味历经千载、斑驳开张的摩崖石刻时,那种天人合一的博大意境,着实叫人心灵震撼。那些摩崖随着时光的流逝与天地融为一体,顿使人产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感,这很像赋给我的感觉。很喜欢赋的意境美、气势美和文字错落的美,那种错落的美犹如冷兵器中长枪与匕首交错而出,乐器中丝弦与钟鼓的和鸣,能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意象。


  这本诗歌集收录的作品是在近几年来学习研究汉赋和中国文字的过程中创作的。从写赋到写现代诗歌,这种语境表达方式的过渡和转换是十分顺畅自然的。现代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加注重时代当下的诗意表达。用更广阔的思维、更活跃的文字和语言来创作诗歌,表达写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悟,提取出生活的美善火热,进而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用文字去抵达接近现实的真实和生活的个中色彩与滋味,借以文字还原思维里的“不可说”,镜像出意识的本真。这如同用直角去画圆,只能无限地去靠近那个圆满,却不能抵达。


  这本诗集分为七个部分,算是从生活和工作钻石般千百切面中选取的七个面的映照和反射。诗歌的主题有对自己儿时朦胧的回忆、故乡的情思、警察职业的认知、关于绘画美学的理解以及对亲情、爱情的体味赞叹等。部分诗歌是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状态下对某种事物、片段的直觉或情怀的一种描摹发现,似有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意味。


  扎实的文字功底、丰富的想象力是诗人的标配。好的诗歌需要灵感和激情,更为珍贵的是蕴藏在诗中的哲学观念和对读者的心灵启迪、指引。科学证明,在虚寂的状态中最容易引发原创性的思维,而进入放松空灵的境界,就会产生所谓灵感。创作过程中体会古人讲的“寂然凝虑”的那种很静、很自然的状态,创作的意象常常会像兔子一样,很自然地从你等待的洞口跑出来,这时,你瞬间抓住了它。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如同积云致雨一样,经过等待蓄积,某个瞬间便飘落下来,于是那种意象创作的种子就生根发芽开花了。


0224101900586.jpg


  骆浩,1978年6月生于陕西长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公安作家班学员,全国公安文联诗词分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赋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


  诗歌发表于《光明日报》《中华辞赋》《中国艺术报》《中国作家》《词刊》《人民公安报》《海燕》等报刊。出版文集《秦赋》、作品集《美哉三秦——骆浩文赋•名家书萃》等。《长安赋》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华夏作家杯征文”优秀奖,《大河赋》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走进北京2008华夏散文之旅”文学大赛特等奖,《兰亭赋》获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年度创作入围奖。


(责任编辑:宗元、王卫东)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