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福同惠(十四)
2016年08月08日   07:50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冯建国

  第三章 福同惠与风陵火种(5)

  从一定意义上讲,福同惠的诞生是火的运用的成果,也是火的运用的发展与延续。食品的精细化,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点心之类的食品出现,已经超越了仅仅作为充饥的食品生理作用。当然从火的出现到熟食的使用,还需要工具作器的帮助,最早的应该是陶皿了,所以说舜帝留给我们民族的财富,岂止只是一个“孝”字文化了得?因为传说是舜帝创造了陶皿,也就是后人做糕点时所用模具的前身。

  陶器起源的时间,历来众说纷纭,《古史考》载曰:“夏后氏时。昆吾作瓦,以代茅茨之始。”认为四千多年前的夏代才“制作陶冶,埏埴作器。”所谓夏的国都,即在今天运城境内,而《括地志》云:“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或耕或陶,所在即可。”由此可见所谓的“陶”,也是产生在我们运城一带,至今闻喜一带出品的陶器,依然在全国驰名。也许正是如此,就为以后福同惠在运城的出现埋下了难以抹去的伏笔。

  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获取进步。进入熟食阶段后,随着原始烹饪技术的发展,人类又开始了调味实践。太古时代的抓食掬饮,人们只能尝到食物的本味。这种只烹饪而不调味的饮食是单调的,而有了陶器后,才使得调味成为可能。据推测,也许是几种食物在陶器中混合煮食时产生了特别的滋味,于是引发了初民们的思考。他们有意识地以一种具有特别滋味的食料,与另一种食料组配在一起,然后进行更高一级的加工,达到变化和丰富滋味的目的,而在所有的更高一级的调制中,烘焙应是也应是发展的必然。

  文化来自于人类,人类来自于自然,没有大自然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人类的诞生。初期的人类,充其量只能算是大自然的附属物,其生存也只能完全依附于大自然的恩赐。总之,从生食到熟食,再到若干年后的烘焙食品的出现,陶器的产生使烹饪之技比较完善,调味品的开发使饮食的味型不可胜计,这个阶段是人类饮食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当这三个阶段都已经跨越并且成熟,我们的祖先才能告别简陋的的野蛮生活,真正进入意义完备的文明的烹饪时代也才具备了向更高一个层次的食物进发的基石。

  世界各国公认:“中国是饮食王国。”运城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在食品方面也应该有自己的代表作,也许正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福同惠才在总结前任经验基础上,得天独厚应运而生。前国家文物局长、著名学者王冶秋先生在考察了西侯度遗址后,欣然写道:“晋南文物不寻常,史迹绵延万古长。猿人更有猿人早,哪论唐虞与汉唐。”该是对运城古文明的贴切肯定。

  (周建设 推荐)

(责任编辑:周建设)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