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工匠》第四季“大国工匠”天团出题!“大国小匠”迎挑战
2025年11月03日   23:29 | 来源:中国文信网

  11月3日,《天府工匠》第四季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走进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大国工匠”进校园专场录制。四位新晋“大国工匠”首次齐聚,与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产业生力军”展开一场匠心与青春的深度对话。


9003.jpg


  四大国匠首聚 匠心与青春同行


  本次录制首次汇聚了四位代表中国制造顶尖水准的大国工匠。航空发动机焊工、特级技师左治建,三十多年来为祖国的“中国心”焊接筋骨;工程测量巨匠郭平,用青春丈量万里河山;无线电装接专家唐仁杰,在方寸之间连接浩瀚星空;焊接大师梁恩荣,在钢铁与焊花中淬炼三十年。


  而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技能成才的摇篮,是成都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字号”平台,是四川省“双城计划”重点培育院校,近年来已向区域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3万余人,为成都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同时,该校还有一批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的年轻学子,这群“大国小匠”正怀揣梦想、蓄势待发,勇敢奔向更广阔的舞台。


  “大国工匠”出题 考验“大国小匠”真功夫


  本场录制中,四位大国工匠以经验与智慧精心设计了四道极具挑战的考题,展现各自领域的精湛技艺。学子们作为“未来的工匠”组队应战,在四个项目中一展身手。每个项目的优胜者将获得与大国工匠“一对一”深度交流的宝贵机会。这不仅是一场技能较量,更是一次难得的传承。


  航空发动机焊工、特级技师左治建设置的“焊力对决”挑战,采用接力协作模式,综合考验选手在火焰切割、仰焊及镜面焊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能力。挑战要求选手接力完成全流程任务,核心聚焦下料精度与特殊位置焊接水平,旨在让参与者切身感受实际工作中优秀焊工所需的综合素养。此次挑战的考察重点不仅限于手上的精湛技艺,更在于内心的坚定信念。其设计初衷在于让选手领悟,团队协作中需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这既是对专业技术的严格检验,更是对个人心性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双重磨练。


  工程测量巨匠郭平带来“丈量匠星”挑战,要求选手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协作完成从五米巨形五角星到厘米级微小三角形的测量放样任务。“我希望同学们明白,一个优秀的测量员,首先是一个优秀的‘问题解决者’。今天这个舞台,不只是技能的考场,更是思维的训练场。”


1762183934980675.jpg


  无线电装接专家唐仁杰设计“稳操胜券”挑战,要求选手在两根间距1厘米的鱼线中间区域进行操作,将芝麻大小的灯片用铜线焊接并串联起来,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焊的灯片数量又多质量又好。这场挑战,既是考验焊接基本功,也想看看年轻一代的潜力,体会焊接技术中“稳”与“准”的真正含义。


  焊接大师梁恩荣准备“万无一‘丝’”挑战,选手需使用直径2mm的金属丝作为连接件,通过焊接将5个五角星连接起来。“焊接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电流、电压和速度的匹配,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其次要注意接头清洁和预热,避免缺陷产生。”这次挑战,不仅是对选手焊接技术的考验,更是对选手团队协作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的磨炼。


9002.jpg


  四位大国工匠不仅设置专业挑战,更全程参与指导点评。作为从工贸学院走出的杰出校友,郭平对学弟学妹们寄予厚望:“不要低估在学校里学到的每一个基础理论,不要轻视反复进行的每一次基础练习。母校教给你们最宝贵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在一次次测量中磨砺出的‘精益求精、毫厘必争’的习惯。”


9004.jpg


  薪火相传 产教融合赋能产业未来


  《天府工匠》第四季“大国工匠”进校园专场,不再局限于一场比赛的胜负,而在于它成功让顶尖的产业标准与鲜活的教育现场无缝对接,让厚重的工匠精神与青春的求知渴望同频共振。通过四位“大国工匠”的亲身示范与深度浸润,节目为青年技能人才树立了清晰的人生坐标和职业标杆,真正将“培育大国工匠”的宏伟蓝图,转化为一个个可见、可感、可学的生动实践。


  本场录制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青春力量在成都产业实践中的深度融合。四位“大国工匠”的倾情参与,为这场技艺与信念的传承注入了厚重的时代责任。他们从产业一线的“顶梁柱”到青年学子的“引路人”,其言传身教贯穿节目始终,精准呼应了成都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强化人才支撑的坚定步伐。一所职业院校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将扎实的技能训练转化为支撑城市能级跃升的坚实人才基石。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表明,产教融合并非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以工匠精神为魂、以“产业建圈强链”为脉、以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本、以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为志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成都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未来,《天府工匠》将继续深耕职业院校与产业一线,讲好工匠故事,传播技能强音,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高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持久而深沉的文化与人才力量。(田建强)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