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互联网与国家治理智库论坛举办发布2022互联网治理蓝皮书
2022年11月14日   12:23 | 来源:咸宁日报

  11月12日,第九届互联网与国家治理智库论坛暨《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22)》新书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生态与平台治理”为主题,来自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等领域的30多位知名学者出席了该届论坛。


W020221114358217046371.jpg


  此次论坛公开发布了蓝皮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22)》。该皮书由复旦大学张志安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卢家银教授团队共同组织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国内第一本研究互联网治理的专业报告,也是国内互联网治理领域系统分析互联网与国家治理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


  该书执行主编、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卢家银介绍,该书对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网络治理实践、制度建设和理论发展进行了年度盘点,并为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在开幕致辞中,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钟智锦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网络给治理带来机遇和线索,网络和治理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恒常主题,网络治理也为国家治理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认为,着眼于未来传播新趋势,我们需要重构内容生产,发展具有强大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媒体,以积极构建适应媒体融合的传播新格局。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徐长福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会如何看待互联网?》的主旨演讲,他推演了马克思思想运用于互联网议题的可能结论,认为马克思会将互联网看作人类精神的社会化形式。人类身体的社会化形式是现代生产力和经济的全球性体系,而迄今最合适的精神社会化形式就是互联网。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闫宏秀认为,伦理赋能与技术赋能是数据赋能的双重要求,我国数据赋能的技术优势与其相应的伦理基质的联袂是数据能得以充分释放、数据赋能通向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


  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网络舆论生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林爱珺建议,利用区块链、人机协作和价值观植入算法等技术方案,加强网络舆论生态的综合治理。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原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教授以腾讯公司为例,结合《弹指间心无间》和《腾讯助力实体经济》两个宣传片案例,阐述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互联网企业的公共传播话语转型,进而揭示这种话语转型的背后是企业由商业价值转向社会价值的变化趋势。


  本届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中山大学城市治理创新研究基地协办。据介绍,该中心曾于2015年牵头组织成立了“互联网治理智库联盟”,并于2017年公开发布了国内第一份《互联网治理指数报告》,已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李嘉晖)


(责任编辑:王灿)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