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一所学校,与欣赏一段美景一样,需要您打开所有感官,去欣赏,去聆听,去细嗅,去触摸,去思考,去全方位地感知,才能体验到她全部的美。运城南风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值得您打开所有感官来感知的学校。
一、这是一所四季都能看得见花开的学校
中国古代的书院都建在山水秀丽之处,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等。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秀丽的山水,对塑造人的品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城南风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特别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作用,打造了以课程为灵魂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生活在画卷般的优美环境中,精神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和滋养。
运城南风学校有二十四节气课程,每一个节气都有属于这个节气的花,而每一种花都有独属于它的诗歌。为了让每一寸空间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学校按照节令时序种植了应节气而盛开的花,从太阳鸟楼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报春梅花,到田径场边“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的迎春桃花;从小河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争春杏花,到创造空间前的“天上嫦娥人未识,料应清雅似梨花”的清雅梨花;从微型动物园边“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留春海棠,到校门右边花墙上“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的送春荼蘼,学生们或跟着语文老师口诵诗词,或跟着美术老师眼赏百花,或跟着科学老师笔记花期,或三五成群地在树下手绘美景,或独自一人奋笔书写未来美梦,身心都被美包围着,熏染着,精神气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成为美的传递者、创造者。
荼蘼送春去,荷花池中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当你正准备为春的逝去而感伤时,小河中的莲花已经悄悄地探出了头,准备给你一场不期而遇的美的盛宴。当你学习累了,运动乏了,身心倦了,可以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小河边,坐在柳荫下,静默地看着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莲花。晨风吹拂,莲花含苞;烈日炎炎,芙蓉怒放;落日清风,莲叶翩翩。一天中,无论你什么时候来到河边,都有莲花以最美的姿态迎接你,包容你,感染你,不知不觉中,一种君子气质便从你的内心升腾而起。
在各种节令的花期间歇,总有月季来填补空白,红如牡丹,粉如芍药,依在竹丛中,嵌在栏槛里。或回头百媚,或抬头笑迎,在眼前,亦在梦中。月季,与桃杏一起来,伴菊花而后去,甚至迎来冬雪,在茫茫一片中,更加娇艳。
南风校园内,四季有花开。如果说南风学校是一个花园,那么每个教室,就是一个花圃。每个教室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班花,也有经过竞选、培训才能上岗的花工。他们或者是生物课代表,或者是科学兴趣小组的组长,他们不仅是花的爱好者,美的守护者,更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美的培育者。
以美造育境,人在画中游。美育如南风,化人无形中。
二、这是一所每天都能听到歌声的学校
美学家席勒说:“美育先于德育,没有美育的道德是强制性说教。”至圣先师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司马迁说:“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音乐是精神世界中最神秘和美妙的秩序,可以调和人的性情。人喜欢音乐就是想要让自己沉浸在这种秩序中,只有有了第一秩序——美的秩序,人才会顺利地进入第二秩序——道德伦理秩序。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说:“柏拉图就是因为警觉到这种关系的存在,所以才强调教育儿童首先就该教他们音乐;学习把精神专注于优美的节奏与和谐之中,意识的秩序才能得以建立。”
运城南风学校有自己系统的音乐课程体系。从一年级到八年级,我们每天早晨都有乐器日课,从简单的巴乌、竹笛,再到复杂的葫芦丝、吉他,尤其是吉他,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每个学生都会弹奏吉他,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乐队和班歌。如果你在清晨走进南风学校,会听到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音乐,仿佛进入了一所音乐学院。南风学校除了器乐日课,我们每天还有按国家课标要求开设的器乐课和声乐课,无论是器乐日课,还是国家规定的音乐课,都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音乐专长,我们每天下午还有50分钟的音乐社团课,如吉他社团、琵琶社团、竹笛社团、阮社团、笙社团、二胡社团、合唱社团、南风民乐团等。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音乐特长的舞台,每月都会举办一场小桥音乐会,每个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上台表演;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都会有一场为期一周的盛大的“南风艺术节”,其中的摇滚之夜是保留节目。在摇滚之夜上,数十支乐队将自己最精彩的节目展示出来,除了少量的经典翻唱,大部分都是学生的原创音乐。
“美丽的烟火,绽放在漆黑的天空,它就像夜空中彩色的云朵。最美的烟火,也需要黑夜的守护。就像你的陪伴,没有你的陪伴,我会变得不像我”,这是五年级小学生的原创歌曲《烟火》,在不知不觉中,疗愈着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是吉他社团对舜帝《南风歌》的翻唱,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重新演绎。
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安慰着受伤的心灵,凝聚着班级力量,传递着文化精神。中国文化以和为美,我们以乐育人,人在音乐的熏染下,心情会变得和畅,关系会变得和谐,从而为实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构建了坚实心理基础。
三、这是一所每时每刻都能嗅得到书香的学校
每天早晨,当您伴随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走进南风学校,在余韵绕梁的音乐之后,你会听到古今中外各种经典诗歌的诵读,有金子美铃、顾城、狄金森、泰戈尔、纪伯伦等现代诗歌,也有《诗经》、《古诗十九首》、李白、杜甫、苏东坡、宋词等古典诗词。或者兴于诗,立于思,借助朗读,感受生命的童真童趣;或者径由思,抵达诗,在诵读基础上的探讨,与每个生命个体的体验打通,实现生命质量的超越。
每天中午,当您走进教室,将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在每一间教室的周围,或者是整齐地排列着的吉他,或者是一排排满架图书,学生们或者沉浸在安静而美好的氛围中,或者与教师共同研读经典,领悟《论语》所描绘的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思辨《孟子》的“四心说”,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寻觅“何以中国”的答案,在《世说新语》中感受魏晋风度与建安风骨。作为中国文化双翼之一的道家,我们自然不会错过,在《庄子》中思考自由的意义;在《道德经》中研究道的博大与精微。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与伟大经典的对话中,得以持续不断地丰盈。
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哪一间教研室,看到的情境一定是这样的:教师们不是在备课教研,就是在共读教育学、心理学或学科经典著作。他们或者激情澎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认真专注地在书籍上批注自己的心得。皮亚杰、维果斯基、怀特海、杜威是他们共同的导师,元认知、最近发展区、浪漫—精确—综合、发生学、学习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的语言,共读共研,是他们教育生活的主要形式。
在南风学校,最具有仪式性的共读是每周二晚上的哲学共读,全校一百余名文科教师,齐聚立人讲堂,跟着北大法学博士谌洪果教授阅读康德的三大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陈来的《宋明理学》。谌老师说,这样深度的哲学共读,在全国的中小学校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这绝对算得上一个奇迹。在谌老师的指导下,南风学校还开设了思维实验课、儿童哲学课。如果您走进南风学校的哲学思维课,一定会感到惊艳:原来思维也是可以看见的,可以在对话中逐步提升的。
如果用一句流行的话来概括南风学校的教师,这句话就是,教师们穷得就只剩下书了。每学年,南风的教师都会获得四百元的购书补助,每间教室都会有一千元的书籍补充专项款。因此,每一间教室的书架上,每一位教师的书柜上,充盈的都是师生们读过的书。学校还有一个传奇的女皇天团,天团每一位成员每年阅读的书籍都在50本以上,学校知道后,还特地进行了表彰和资助。
作为南风学校的延伸空间,每一个家庭,也都是能闻得见书香的地方。家长们自发组织的“她力量知行社”组织家长每天阅读打卡,每月组织线下交流活动,成为学校形象的最美代言群体。
可以说,南风学校是一所,无论在什么时候,在哪一个空间,都能闻得见书香的学校。
四、这是一所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机会绽放的学校
舞蹈,是形体的艺术,经过舞蹈训练的学生,形象和气质俱佳,男生如君子堂堂,女生如淑女窈窕。在南风学校,不仅有按国家课标开设的舞蹈课,还有每天下午的舞蹈社团(包括动感十足的街舞社团、啦啦操社团和优美典雅的民族舞社团等);每天大课间的男球女舞活动,让每个女生每天都有机会训练和展示自己优雅的舞姿。当您走过大课间时的校园,就像走过随风舞动的花丛中,是一种美的享受;每月小桥音乐会上的舞蹈节目,每学期中期的舞蹈大赛,每学期期末的舞蹈专场晚会,都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精彩,提供了多样化的舞台,将以舞育人的精神渗透于每一个瞬间和空间。
前几年,学校舞蹈组排练了一系列大型舞剧。他们排练的舞剧《孔子》,与学校的儒家课程相融合,将儒家精神融入优美的舞姿中,使舞蹈有了灵魂,整部剧以琴曲《幽兰操》为主题曲贯穿始终,展现了孔子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精神,再现了孔子兰花般的君子人格。舞蹈组排练的舞剧《李白》,与学校的晨诵课程相融合,以李白的各个阶段的重要诗歌为背景,表现了李白被贬之后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独立精神。
舞蹈是一种精神,而不仅仅是技术,唯有在技术中注入精神,才能实现以舞育人的目的。正是在这些舞剧的排演过程中,学生的形体得到了训练,精神也获得了提升。
舞蹈组编演的《桃李芬芳》展示了南风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育人宗旨,将南风学校的“关怀、尊重、底线、创造”等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让学生再次感受和审视学校的育人文化。在前年的艺术节上,舞蹈组又排练了舞剧《南风》,反映了学校建校六年来的发展历程,不忘育人初心,相信每一颗种子的潜在力量,相信岁月不会辜负每一份南风人的辛勤付出。
以舞育人,舞动人生。人因舞而灵动,舞因人而精神。
除了舞蹈、音乐社团,我们还有田径、篮球、足球、轮滑、武术等体育社团,有绘画、泥塑、剪纸等艺术社团,以及科学、木工、人工智能等科学社团。在南风学校,无论学生有哪一方面的艺术潜能,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潜能设计课程,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五、这是一所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预演自己人生的学校
在运城南风学校,每到期末,每个班级都会上演一场期末大剧。或者是童话剧,或者是神话剧;有的是英语剧,有的是中文剧。不管形式如何,所有的剧目,都来自于经典。学生通过扮演剧中的角色,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角色的处境,也理解了自己的困境;感受了英雄人物的崇高,也塑造了自己的精神。每个学生都能在剧中预演自己的人生,提前领悟人生的真谛,规划未来的人生。
在每年的艺术节活动中,既有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神话剧,如《华夏流年——追寻英雄的足迹》,也有体现西方教育智慧的英语歌剧,如《音乐之声》;既有由经典儿童文学名著改编的书写儿童成长故事的童话剧,如《草房子》,也有反映特别儿童克服困难健康成长的童话剧,如《特别女生撒哈拉》,以及改编自经典童话电影的作品,如《狮子王》。这五种类型的戏剧仅仅是运城南风学校戏剧课程的冰山一角。在我们的戏剧课程体系中,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会上演一部戏剧,老师先带着学生阅读原著,理解故事、角色和主题,写作自己的感受;然后师生一起将原著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角色竞选,每一部戏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会选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主角虽然不多,但会分慕换主角,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最后反复排练,台词、表情、动作,细细琢磨,直到期末为大家上演一部大剧。
《彼得·潘》,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叛逆和回归;《特别女生撒哈拉》,让学生们理解自己的独特,并接纳别人的独特;《狮子王》,让学生去勇敢面对生活的艰难并承担自己的命运和责任;《基督山伯爵》是男生成长的镜像故事,《简·爱》则是女生成长的范例。每一部剧都与学生成长的重要课题息息相关。
以剧育人,就是利用镜像的作用,让学生预演、体验、理解不同的人生,理解自己的独特,寻找自己的方向,并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
结语:这是一所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舞台中央的学校
一所学校的核心是文化,南风学校的文化是关怀,每到中考、高考季,餐厅会为在教室加班的师生配送晚点;是尊重,南风教师会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意见;是底线,不得体罚侮辱学生,不得收受家长礼金,为教师筑牢师德师风大坝;是创造,南风师生卓然而立,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南风学校,您会看到学校文化渗透到每一门课程。
课程是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每个学生的四肢得以解放,精神得以提升,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有能力创造幸福的人。运城南风学校自2016年建校之初,就构建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南风学校课程体系的四大支柱分别为身体课程、艺术课程、智慧课程、道德人格课程。
身体课程的目的是“舒展其身心,强健其体魄”。智慧课程的目的是“渊博其知识,尊重其异议,独立其精神,自有其思想”。道德人格课程的目的是“充沛其德性,文明其德行,维护其尊严,实现其自我”。艺术课程的目的则是“优雅其仪容,细腻其感官,丰富其干沟,砥砺其思维”。经过课程熏陶,孩子能够“像艺术家一样运用肢体语言、造型语言、以及形形色色的乐器去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生命存在之真理”。
在南风学校的课程系统中,教师成了导游,学生成了主角。在每一门课程中,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故事在这段旅程中徐徐展开,在导师的指引下,在悲欢的遭遇里,在艰难的抉择中,塑造着自己的精神品格,成就着自己的非凡业绩,让自己拥有站在舞台中央的能力,去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自己。(运城南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