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长城之上,百名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朗诵《永不忘祖倡议》,"不忘生我的亲人,不忘养我的故里"的誓言回荡在山峦之间。这场跨越北京与甘肃坪垭藏族乡的「七子书屋」千万童心传家风活动,以司马台长城为起点,开启全国行。
2025年10月1日,国庆日的晨光中,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见证了一场特殊的「七子书屋」亲子文化盛典,标志着千万童心传家风活动正式展开。
政协委员、爱心书画家陈继鸣和爱心人士赵新伟率先参与,自发组织团队在长城之上唱响"永不忘祖"倡议,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河的亲子文化传承之旅。
陈继鸣(右二)团队和赵新伟(右一)团队步入密云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活动现场
01、永不忘祖,家风传承的新启航
国庆日清晨八点,司马台长城还笼罩在晨雾之中,「七子书屋」主题歌《根》和《七子感母恩》的旋律已经响起。"人有祖则精神永续,家有国则繁荣永固"的歌词表达着对文化根源的追寻。08:30,仪式正式开始时,长城上已经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家庭和爱心人士。
陈继鸣团队和赵新伟团队集体合唱「七子书屋」主题歌《根》
主持人开篇明义:"巍巍长城,中华脊梁;童心筑梦,家风传扬!"这句话定下了整场活动的基调——以长城为起点,以童心为媒介,开启全国家风传承的新征程。
02、不忘根本,童心倡议暖家国
08:35,活动进入"童声•筑城"环节。政协委员、爱心书画家陈继鸣、爱心人士赵新伟率领儿童代表和百位家长代表,共同朗诵《永不忘祖倡议》。
"树有根则挺拔参天,水有源则奔涌不息",孩子们清澈而坚定的声音在长城上空回荡。这份倡议面向全国红领巾发出呼唤:"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既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更是民族复兴的接班人。"
陈继鸣率领亲子家庭共同朗诵《永不忘祖倡议》
北京市平谷区少年代表史芮嘉(右二)参与朗诵
全体少年儿童随后共同宣誓:"不忘生我的亲人,不忘养我的故里,不忘祖辈的乡音,不忘民族的精神。"孩子们转身面向父母,共同朗诵并跟唱《七子感母恩》,"牵手爸爸妈妈,共筑幸福血脉长城"的真情流露,让许多家长热泪盈眶。
03、墨韵相连,权威文博机构助推文化传承
08:50的"墨韵•连城"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国家专业博物馆的专业支持下,政协委员、爱心书画家陈继鸣先生现场为巨幅卷轴点睛题字,让作品更具神韵,象征着文化血脉的相连。
这幅由政协委员陈继鸣牵头创作、赵新伟赞助支持的巨幅作品,通过航拍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该作品将正式捐赠给甘肃坪垭藏族乡的"七子书屋",体现汉藏情深的文化交流,践行"家有国则繁荣永固"的倡议理念。
陈继鸣(前排左一)率领徒弟捐赠书法作品现场
书画馈赠环节不仅展示了传统艺术魅力,更体现了专业文化机构对传承工作的大力支持,让这场全国行活动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深厚的文化根基之上。
04、三大计划,爱心行动长城永固
09:00,活动进入实质性的公益行动阶段。政协委员爱心书画家陈继鸣、爱心人士赵新伟先生及嘉宾共同发布自愿参与"七子书屋"公益行动"三大爱心计划",为全国行活动提供具体实施路径:
“百城千户”捐赠计划。全国征集,为一千个符合条件的家庭免费设立书屋;
“万家灯火”补贴计划。全国征集,助力一万个符合条件的家庭设立书屋。
“心灵灯塔”资助计划,无偿援助十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家庭;
爱心人士赵新伟(左三)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现场发言图
05、全场合唱,根深叶茂咏传承
09:15,全体家长和孩子们手牵手,在领唱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唱响主题歌《根》和《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歌声响彻云霄,表达了大家对文化根源的坚守与传承。
组织方特别设置互动环节,八方游客热情参与合唱《根》,09:25,所有参与者以雄伟的长城为背景,拍摄全景大合影,“永不忘祖,传我家风!我在司马台长城,参加千万童心传家风,和我一起,永不忘祖!"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全体家长和孩子们手牵手在北京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合唱《七子感母恩》现场
06、长城接力,童心向党传家风
09:40发布仪式圆满完成。
陈继鸣接受采访现场
问:陈委员,您身兼政协委员和爱心书画家的多重身份,日常工作想必非常繁忙。我们很想知道,是什么促使您在百忙之中,亲自带领青少年参与“七子书屋”传承家风的活动?
陈继鸣回答:政协委员和书画家,身份虽然不同,但做的事是同一件:就是为社会增添正能量。“七子书屋”传的是家风,更是国风。引导青少年爱上阅读、传承美德,时间再紧也是我的份内事。
再忙,也不能耽误关乎百年树人的事。书画作品传递美,良好家风塑造人。带领孩子们建设“七子书屋”,就是培植文化的根脉。这比创作一幅画,意义更为深远。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关心下一代是责任;作为书画者,传承文化是本分。将家风修养融入青少年成长,是为社会种下善与美的种子。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为孩子们,一切都值得。
问:您是走走形式,还是有具体行动?
陈继鸣回答:形式不可少。行动更重要。
用行动说话,带领孩子们立德立人。带领孩子们,一起读书、写字,甚至将我自己的作品义卖所得投入其中,投入的是实实在在的时间、精力和心血。行动是最好的答案。
传承家风,最忌讳的就是空谈。我必须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这件事关乎孩子的未来,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这是一份承诺,更是一种身教。
这既是政协委员的一份责任,也是书画家的一份情怀。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次活动,而是要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所以,每一个行动都必须是扎实的、能生根的。
我希望媒体朋友多多支持!希望在场的以及全国的爱心人士携手参与!
07、扎根正心,祈盼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健康的家风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爱心人士赵新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家风比黄金重要。能有机会参与“千万童心传家风”这项温暖而有意义的活动,是我莫大的荣幸。能为下一代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是我最乐意、也最心安的事。
这些年,我常常思考、也深深忧虑: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在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正面临两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一是家风的淡漠,许多家庭传承的温度与规矩在慢慢变淡;二是心理的困扰,越来越多的孩子和母亲,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压力与孤独。这既关乎一个个具体生命的幸福,也连着整个社会的未来。孩子们的笑容,就是明天社会的晴雨表。
正是这份牵挂,让我和团队不断探索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做出努力!
爱心人士赵新伟接受采访现场
08、长城起点,开启家校共育新模式
这场全国行「长城起点」仪式,是「七子书屋」千万童心传家风倡议的首场接力。
「七子书屋」千万童心传家风倡议始于2025年9月4日。一场连接首都北京与甘肃坪垭藏族乡的特殊"开学典礼"为本次活动奠定基础。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心小学、台上小学、提辖庄小学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中心小学的2000余名儿童,同步发起"七子书屋•千万童心传家风"倡议活动。启动仪式在四所学校同步进行。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张晓敬与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坪垭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武红,共同带领孩子们宣读倡议书。
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张晓敬带领孩子们宣读倡议书
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武红带领孩子们宣读倡议书
2000余名儿童少年以整齐划一的声音,面向全国发出“不忘生我的亲人、不忘养我的故里、不忘祖辈的乡音、不忘民族的精神”的“永不忘祖”倡议,场面庄重而感人。两位书记用身教,带领学生不忘祖、传家风。
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七子书屋学生宣读完倡议后集体合影
09、七子书屋:知行合一的智慧乐园
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七子书屋”不是一个图书室,而是一个让智慧落地、让认知转化为行动的知行合一实践基地。
“七子书屋”捐赠方代表在向师生介绍项目时表示:健康公益教育,是“七子书屋”主要功能之一。知行合一,是身心健康的基石。如果“知”与“行”分裂,内心就会发生冲突。当“行”与“知”形成良性循环时,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上升,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智慧就会一天一天增长。
“七子书屋”捐赠方代表在介绍项目时嘱托儿童少年:如果想长大后成为挺拔参天的大树,那么,就应该从现在做起,抓紧扎好一个“根”,练好一颗“心”。一个根,就是:永不忘祖。在家里,父母是你的根;在学校,校长、老师是你的根;在班级,友爱互助是你的根;在社会,信用是你的根。
一颗心,就是告别“三心二意”。只有坚持知行合一,才能练成一颗心。“知行合一”,简单讲,就是老师引路,家长护航,自己努力,把知道的做出来,把说过的落实好,把想到的变成现实。
“七子书屋”的七子,从入门的角度解释就是指:“眼、耳、鼻、舌、身、口、心”七种感知分子。聚焦“七子”知行合一的智慧培养,通过系统训练方法,帮助孩子们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学习成绩与身体健康的共同提升。
北京密云河南寨中心小学校内七子书屋牌匾照
本次活动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全新创新实践,旨在探索儿童少年健康公益教育新模式,推动家校共育,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由中国宣纸博物馆、北京圆梦公益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举办,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化创意传播工作委员会、中国文信网、发布网爱心支持。
10、未来期盼:全国推广进行时
据悉,启动仪式后,本项目将以北京七子书屋为旗舰,以藏区七子书屋为实践,通过公益方式为全国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小学培训“七子书屋”总执行长、执行长、执行教师,免费开展“七重智慧训练法”。家庭也可根据条件申请“家庭版七子书屋”,同时全国范围内将征集“智慧奶奶”参与支持七子书屋千万童心传家风、参与“天伦之乐·隔辈亲”场景化训练。
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心小学书记张晓敬表示:要将《七子书屋·千万童心传家风——永不忘祖倡议》深度融入每周升国旗仪式,在庄重氛围中根植“永不忘祖”的信念。
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心小学校长王海荣表示:“这是一次教育创新的有益尝试,通过家校社共建机制,为孩子们营造了全方位的成长环境。”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武红
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心小学校长王海荣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武红表示:我们是一个偏远的山区藏族乡纯藏族子女学校,能与首都高水平的学校互动,是第一次,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今天,北京与藏区孩子的朗诵声同频共振,这是民族团结最动听的和声。“七子书屋”种下的不仅是家风的种子,更是国家未来栋梁的根脉。
“永不忘祖”倡议回响司马台长城,标志着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家风传承的新模式已经进入1.0模式。不仅创造了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案例,更为推动家校社共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主办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