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级非遗板凳拳:一“凳”舞动 百年传承
2025年06月17日   13:0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张板凳四只脚,专攻三路防四角,板凳一抡有风起,上架中撞如刀拼......”近日,在湖北省咸丰县唐崖镇燕朝小学,52岁的陈俊法用一把普通板凳,演绎了板凳拳的独特魅力。


  板凳拳起源于清朝中期的武陵山区,最初是陈氏祖辈为抵御豺狼虎豹和匪患而创。经过几代人的完善,这门技艺逐渐成为武陵地区的独门武术绝技。陈俊法8岁起跟随爷爷陈搏斋学习板凳拳,历经多年苦练终得真传。


  陈俊法介绍,板凳拳以长板凳为器械,融合了棍、剑、刀等多种兵器的技法,讲究架、切、点、格、冲、劈等动作,适合近身搏击,“精髓在于‘板凳裹身避锐器,推格点击让我任’,既能攻敌制胜,又能强身健体。”


  2010年,板凳拳被列入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俊法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然而,这门技艺曾因家族单传而濒临失传。于是,陈俊法决心打破禁锢,将板凳拳推广给更多人。


  自2015年起,陈俊法在县城开办武馆,授徒500余人,其中5人已成为县级传承人。2017年秋季学期,燕朝小学聘请他为体育教师,每周20节课,主要教授板凳拳,他也连续三年被学校表彰为优秀教师。


  之后,陈俊法接受咸丰县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聘请,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他还被当地消防部门聘为教练。“练习板凳拳后,不仅身体强壮了,学习成绩都提升了不少。”咸丰县职业中等技术学校学生袁冬说。


  “板凳拳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沉稳的生活态度。”为让板凳拳走得更远,陈俊法在咸丰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下,出版了《土家族板凳拳》专著,以图解方式详细记录动作和练习方法。


  如今,陈俊法以板凳拳拳法中“子孙谨记我为奇”为要领,深入挖掘和创新这门传统技艺。他深知,只有让更多人喜爱,技艺才能真正传承下去,“我希望板凳拳能走出武陵,走向全国。”(常兆 杜迪纳 廖祖英)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