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法融合 构建家事调解新格局​
2025年04月27日   20:41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家风是社会稳定的根基。霍林郭勒市综治中心北疆和苑调解工作室以“情为纽带、理为桥梁、法为底线”,创新打造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诉前、诉中阶段的温情调解与法治引导,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用细腻与坚韧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情篇章,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一道温暖而坚韧的风景线。


  今年3月,王女士带着离婚起诉材料来到市综治中心法院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发现其情绪低落,迅速对接“北疆和苑调解工作室”。调解员了解到,王女士与李先生结婚十余年,曾共同创业、养育子女,感情基础深厚。然而,近年来,家庭经济规划的分歧与子女教育理念的冲突让矛盾不断累积,最终演化为激烈争吵。王女士坚持离婚并分割财产,李先生则拒绝财产分配方案,双方僵持不下。


  面对这一僵局,调解员从情、理、法三个层面逐步展开工作。首先,他们分别与夫妻深入沟通,倾听双方诉求,发现矛盾根源在于长期缺乏有效沟通以及对彼此付出的忽视。通过引导二人回顾共同创业的艰辛与子女成长的温情瞬间,调解员逐渐唤醒了夫妻对过往情感的记忆,软化了对立情绪。随后,针对财产分割争议,调解员结合《民法典》,详细解读共同财产分配原则,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同时从子女心理健康、家庭关系修复等角度分析离婚可能带来的连锁影响,促使双方理性权衡利弊。最后,调解员明确告知诉讼程序耗时耗力且结果未必双赢,强调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通过“法律风险+情感成本”的双重引导,帮助夫妻从对抗转向合作。历经十余天多轮调解,王女士主动撤诉,夫妻重归于好。


  这一案例的成功调解,不仅是北疆和苑调解工作室实践成效的缩影,更彰显了情、理、法融合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截至目前,该工作室累计受理案件187件,成功调处98件,涉案金额10万余元。在案件调解过程中,法律条文被自然融入具体案例,既化解了矛盾,又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此外,这种模式有效减轻了法院负担,节约了司法资源,推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的治理目标。


  家事调解不仅是纠纷解决的“减压阀”,更是社会文明的“温度计”。北疆和苑调解工作室用行动诠释:当情、理、法三位一体,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亦能传递温暖力量。“接下来,霍林郭勒市将以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底色作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和谐动能。”霍林郭勒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得明说。(通讯员张建军)


88888.jpg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