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林郭勒市聚焦“南有枫桥、北有通辽”社会治理格局,立足地方特色,加强工作创新,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深入推进“五治”融合,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打造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以治理之手打造市域平安,绘就出草原新貌平安画卷。
发挥政治领航作用,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牢牢把握“政治领航”强化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政治建设、治理体系建设。在统筹布局上,坚持市委统一领导。成立了以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政法各单位等57个部门为成员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实体化的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专班,实行专班推进、项目攻坚、重点突破。出台《霍林郭勒市贯彻落实<通辽市打造“南有枫桥、北有通辽”治理品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文件,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市本级统筹主导,牵头单位主抓推进,苏木(街道)组织实施,嘎查村(社区)抓落实的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四级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任务落实上,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将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霍市“十四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例会、信息报送、督查督办等工作制度,实行月调度、季督查总结、年考核奖惩。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34个牵头单位开展3次督导检查,查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通报,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试点工作有力有序实施。目前已完成工作任务的98%。在工作模式上,大力发展党建引领。按照“工作同步、管理同步、服务同步”原则,将党组织和党员嵌入网格,搭建出以党建为引领的“苏木(街道)党(工)委—嘎查村(社区)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五位一体纵向红色网格治理链条,将网格长、民警、城管、楼栋长四个“专员”纳入网格,并将专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团队、志愿服务队力量编入网格,打造“党员带头、多方出力”的网格治理服务队伍,构建起“一网到底、全域统筹、格中有人、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格局。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增强基层治理定力
凝聚党建引领法治合力,推动社会树牢法治意识,让法治思维融入党员、群众生活常态,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法治保障。提升普法力度,以良法保障善治。建成法治文化广场1个、法治文化长廊1个、法治宣传栏73个,全年开展普法宣传300余场次。打造基层法治人才队伍,通过农牧区学法用法示范户、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的模范带头作用,畅通村居普法“最后一公里”,培育法治宣传志愿队伍3支100余人,在每个苏木(街道)设立1名法律顾问,每个社区设立3名法律明白人、1户学法用法示范户。优化营商环境,用法治护航经济。霍林郭勒市是一座“因煤而起、缘铝而兴”的新型能源工业城市,集聚工业企业达100余家,利用好市域优势,努力营造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来护航企业发展,就成了重中之重。2022年,霍林郭勒市率先在通辽地区成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中心集成了多家单位的行政职能,设立五个板块内容,宣传企业典型案例、剖析违法原因、解读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菜单式一站式”法治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村居建设,谱基层法治篇章。将“法律进社区、进嘎查村”与依法治理、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内容,提升居民自治组织的法治能力。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内蒙古自治区民主示范嘎查村(社区)”3个。
发挥德治润心作用,激活基层治理动力
发挥德治润心作用,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凝聚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强大精神力量。汲取榜样力量,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在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方面,霍林郭勒市坚持运用多平台、多途径、多方式对见义勇为英雄事迹进行宣传和褒奖,建立健全见义勇为权益保障机制,设立见义勇为专项经费,每年定期开展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评选申报、慰问等工作。强化道德养成,弘扬社会道德模范精神。常态化开展推荐“通辽好人”、新时代好少年、道德模范、“诚信之星”等活动。累计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自治区道德模范5人、通辽市道德模范16人、内蒙古好人榜3人、通辽好人榜56人、内蒙古新时代好少年1人、通辽市新时代好少年13人。通过突出典型感召,让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广泛开展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为主题的“好家风”系列活动,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激发崇德向善,探寻社会公德治理思路。扎实推进“道德银行”建设工作,将道德与“积分”挂钩,比照银行储蓄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建立“道德银行”账户,将村民(居民)道德行为按照“忠孝、友善、诚信、勤劳、节俭、优美”六大方面予以量化积分,存入家庭账户,凭借道德积分可以从文明团结超市兑换物品或者社会化服务。2021年以来,全市已建成“道德银行”6家,累计开卡3000余户,累积“道德积分”50000余分,常规化开展兑换活动500余次。
发挥自治固本作用,焕发基层治理活力
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引导居民关系社区公共事务,激发参与意识,实现共商共议、共建共享。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培树“三共三联”社会治理模式。以新六十栋社区为试点,建立“三共三联”社会治理模式,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围绕打通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向全市推广推进“党群共治、社企联治、网格精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实现了社区民心由散到聚、社区管理由乱到治、群众生活由贫到富的“三个转变”,近几年来,无越级上访及群体性上访情况发生,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完善协商机制,优化基层自治基础。全市域建立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议事机制,通过“支委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居民代表会审议、党员大会决议”,对梳理的问题定期进行研判、处理、化解。全市24个嘎查村(社区)全部建立村(居)监督委员会组织,完善权利监督机制,制定监督委员会履职清单,指导监督委员会履行自身职责。建设志愿服务,创新服务群众载体平台。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我帮你+七彩帮帮团”等七个志愿服务队,通过设立志愿服务达人榜,搭建志愿者交流互动平台,实施志愿服务对口派遣。全面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全市9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2300余名党员到所驻23个社区(嘎查村)报到,形成资源清单146条、需求清单103条、志愿服务岗位40余种,累计开展文体、诊疗、环境整治等各类活动330余次,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5300余件。
发挥智治赋能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力
注重智治支撑、科技赋能、建立智慧化指挥平台,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区各出入口、人员密集场所建立电子围栏点7个,提升技防水平,布设点位488个点位、642个摄像头,将整合政府、银行、客运车站、重点企业、个体商铺等自建监控近3000路,运行以来累计协助侦破案件200余起。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以综治中心指挥平台为支撑,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系统,推动全市40个部门、5个苏木(街道)、23个嘎查村(社区)的数据互联互通、融合共享,搭建市、苏木(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指挥系统,创新基于信息化的问题发现、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办考核等运行机制,提高统一指挥效能,实现“全数据流转、全流程覆盖、全过程监督、全方位预警”,确保治理隐患的一网感知、一屏决策、一体联动,高效化解。打造政法大数据平台。引入智慧公安、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行政等数据,全面拓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辅决策、智防风险、智助服务、智促参与、智能指挥五大应用模块,实现全市域感知、全天候运用、全角度分析、全层次研判,为市域社会安全稳定和突发情况形势分析提供有力保障。
道远且长,虽远必达;心之所向,行必能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重要且长期的任务,霍林郭勒市以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作为、锐意进取,不断探寻适合霍林郭勒市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奋力描绘新时代平安霍林郭勒建设的优美画卷。(通讯员:张建军 文:祖龙博、那日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