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绥德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人才,众多学子通过职业教育这条路走上工作岗位,惠及数千学生及家长,铺就了一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希望之路。
2007年,绥德县开始筹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08年8月开始招生办学,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学生也从最初的百余名逐步扩大到1300多名,专业也从有限的几个扩展到十几个。目前学校拥有电子电工操作、声乐舞蹈艺术排练、汽车维修、机械原理、3D机器人等34个实训室,可满足大多数职业教育需求。近年来,绥德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就业率不断提高,高考升学率屡次刷新记录。
引企入校激发办学活力

2020年5月,绥德县职教中心与上海天坤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分别开设汽车维修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20年秋季招收42名学生,毕业后全部推荐就业,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模式。此外,还引进了绥德县剧团、武汉大华有限公司、驾校等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度校企合作,企业通过资金、设备、人才等优势投入,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及学生培养,毕业后由培训企业优先录用。与社会机构共同开办的家政服务、保育员等培训班,全年培训近2000人次,有力提升了绥德县劳动力就业的竞争力,受到社会好评。
“我感觉现在汽车行业前景比较好,我现在要好好学习专业技能,将来步入社会能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努力回报社会!”该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张海龙说。张海龙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他吃住都在学校,学习也十分努力。
高鸿是上海田坤教育集团派至绥德县职教中心汽车维修专业的老师,这学期他将带十多名学生实操汽车修理技术。“我们学校派师资,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学生毕业后我们将派到我们企业实习,并优先录用。”高鸿说。
继承大秧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

2016年始,绥德县职教中心与绥德县剧团合作之后,推出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项目,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创立了“陕北大秧歌课间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个班每周都要上一节地方传统文化校本课,每年都要举行秧歌课间操和腰鼓比赛,将传统文化嵌入到课堂、校园、家庭和社区,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绥德县职教中心副校长刘天山说。
郝如艳曾是绥德县职教中心舞蹈专业毕业的学生,因其成绩优异,舞蹈功底扎实,2016年毕业后又被学校留校任教。“我将尽我所能把我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希望他们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同时能够把我们陕北地方大秧歌传承和发扬下去!”郝如艳高兴地说。
社团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绥德县职教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社团制度,让学生参与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钢琴社团、绘画手工社团、兵乓球社团、声乐社团、播音诵读社团、篮球爱好社团、文学社社团、文艺宣传社团、舞蹈社团、书法社团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活动,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校以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大赛为平台,为学生提供才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放飞梦想,实现自我价值。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夯实了基础。
把专业技能训练团队与社会实践工作坊结合起来,实现社团活动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为学校提供优秀技能人才储备,让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伸和发展。学生成绩优秀,充满自信,学校也在社团中不遗余力,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据统计,2020年全校中职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8%,专业技合格率95%,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8%,毕业率100%。
学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在县、市、省乃至全国的比赛平台上屡获佳绩。2020年,在绥德县校园文化艺术节,二十八名同学荣获不同等级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舞蹈社团在省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此外荣获市级一等奖9个,二等奖37个,三等奖17个。
免费资助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在绥德县职教中心学习的学生大多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差,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为了让这些孩子学到知识,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学校按照陕西省学生资助中心的要求,依法依规对每个学生免收学费,在校学生均享受1000元助学金。2020年秋季,全校1325人享受免学费,816人享受助学金。同时对10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一次发放3000元的资助,确保家庭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学。
在招生规模逐渐上升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教学成显著,高考成绩连年突破,实现就业升学两不误。2020年,学校共毕业学生267名,其中考入高等教育148人,升学率97%,直接就业119人,就业率97%。目前已顺利完成省市各项评估验收,在教育质量提升“316”督导评估和“双达标”省级复核抽检中成绩优异。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做出贡献!”绥德县职教中心校长石巨涛说。
来源:绥德发布(文/党小雨)
(责任编辑:党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