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办公室:帮“移民”安家 助“新民”就业
2021年04月21日   09:40 | 来源:吴堡新闻
  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安扎着12个工作人员,而在另一间更小的办公室里,几个柜子里装满了建档立卡户813户2424人的档案资料。
 
  善始以恒,行必有果。近年来,吴堡县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办公室通过“盘活资源”“四免一优”“融合安置”等方法积极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十三五”期间规划的5个集中安置点,帮助813户2424人贫困群众搬出穷窝窝,迁进新家园。
 
  盘活资源,因地制宜挪“穷窝”
 
  吴堡县城立地条件差、建设用地少,可用资源也较缺乏,但城内有一部分保障房闲置未用。为有效化解存量保障房闲置和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难题,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吴堡县通过通过对城镇规划范围内符合“人均面积不超25平方米”政策红线的存量保障房进行摸底调查,制定出租赁型保障房盘活和处置工作方案,将怡佳、怡馨小区490套存量保障房安置了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对象。
 
  “既解决了沉淀资金,又盘活了闲置、过剩的房子,实现了人和房的精准对接。”吴堡县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办公室主任高东平说。
 
  盘活现有资源解决一部分安置群众后,吴堡县又采取“统一规划、联合建设”的方式降低建设成本,规划建设了龙山惠民家园、新城大厦、龙山小区3个集中安置点。
 
  尽管硬件设施完善了,但有的群众还不想搬离“穷窝窝”,针对这种情况,吴堡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即运用结余配套资金免费对全县所有集中安置房室内进行了简装,厨房、卫生间,帮助群众基本实现了“拎包入住”。
 
  “我们设置了很多入住奖励机制,如对实际入住的搬迁户减免一年的物业费。还对先行入住的搬迁户优先安排小区物业管理岗位和县城环卫岗位,以就业促搬迁吸引入住。”吴堡县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办公室副主任李涛说。
 
  发展产业,帮助“新民”多就业
 
  在移民搬迁安置点怡馨小区里,移民搬迁户张改林正在自己的便利店忙着整理货架,偶尔也有居民来买货,她会热情地帮忙找其所需物品,跟人家寒暄几句。
 
  “搬来这里后,生活比以前安稳多了。”说起昔日的艰辛,张改林不禁掉了眼泪。她一家原本住在山大沟深的刘家沟村,十年前丈夫因车祸去世,她独自一人抚养着不满三岁的双胞胎儿子。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她被列为贫困户,并给予搬迁名额。2017年,张改林带着两孩子搬进了92平方米的新家。现在,她的两个儿子都已在县城读书,她在照料孩子之余,自己还做起了小买卖,生活经济来源也有了保障。
 
  要想让搬迁群众“稳得住”,兴产业促就业无疑是重点。为此,根据安置点的分布,结合对口扶贫契机,围绕安置点发展起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吴堡县政府和扬州宝船婴幼儿用品公司合资成立了吴堡县宝船玩具有限公司,工厂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103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65人,这些人均月收入可达到2000元以上。2020年3月,由陕西国企助力脱贫攻坚榆林合力团成员单位陕西移民搬迁集团和陕西农垦集团共同出资700万元定点吴堡县设立了手工挂面扶贫工厂,年可生产挂面90万斤,带动60余户搬迁户就业,直接就业人员年均增收5万元。
 
  “无论是社区工厂,还是扶贫工厂,厂址都设立在移民搬迁小区楼下或者小区对面,搬迁进来社区的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能上班。”高东平说,现在看到搬迁群众能够逐步稳定下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来源:榆林日报(文/李志东  王疆瑜)
(责任编辑:李志东 王疆瑜)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