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精神信仰,强化两岸同根同源历史连结。3月20日,以“尊重生命、永续传承”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举行,近百位两岸嘉宾学者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分别在上海、台北、陕西子洲三个主会场,北京、澳门两个分会场,共话清明文化。

本届论坛由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台湾中华两岸关系发展协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两岸嘉宾学者围绕“清明文化的生命关怀”“清明文化与民族认同”“清明文化永续传承”等议题发表观点相互交流,为期一天。
原商洛市政府秘书长、陕西省会展中心主任岳春辉,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会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吴金生;宁夏大学教授刘瑛;榆林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韩金华,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常少海;子洲县委书记贺利贵,子洲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春莲,子洲县人民政府县长李超鲲,子洲县政协主席刘晓红,子洲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燕,子洲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增刚,子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万祥;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会长贺国银及清明文化研究专家和其他学者,子洲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等,在子洲县主会场参会。子洲县委常委、副县长白艳霞在子洲主会场主持。
开幕式上,子洲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增刚在致辞中指出,子洲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南端,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大理河、小理河、淮宁河三条无定河支流穿境而过。子洲县人文深厚、传承久远,是黄帝部落的居住和发祥地之一,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等忠义贤臣流传下了“割股奉君”的忠孝传说,形成黄土地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这次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子洲设立会场,既能进一步深入挖掘清明文化、清明精神和清明社会内涵,缅怀先贤对有限生命的无限超越,又可进一步溯源黄土文化的根脉,探寻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与会嘉宾学者通过论坛交流研讨,不仅增进了解激发共鸣,更有力地推动清明文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两岸文化交流更上一层楼。
会上,两岸嘉宾学者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观点。
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会长贺国银,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泛亚智库理事长张伦,在子洲县会场分别作了《传承和弘扬清明文化,推进两岸同胞民族认同》《关于清明文化的三个问题》主题发言。

贺国银说,两岸同胞具有血浓于水、命运相连、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清明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厚重文化之根脉,是筑牢两岸同胞民族认同之魂魄,是开启两岸同胞活动交流之钥匙。要以清明文化论坛为契机,以清明文化为纽带,让两岸同胞感悟亲情、感念先人、感怀历史,不断增进两岸同胞团结奋进的血脉相融之情。
张伦围绕“清明文化的三个发源地及其在中华清明文化的地位”“清明文化的四个内涵”“清明文化的七大学派”三个问题进行了交流。

近年来,子洲县高度重视重耳川清明民俗文化的挖掘传承,成功申请子洲面花列入陕西省非遗名录,先后举办中国子洲清明文化节、子推面花节大赛和清明文化论坛等重要活动,为人们充分了解、挖掘、学习和传承清明文化提供了一个稳定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启动建设重耳川主题文化公园,进一步展示了子洲清明文化别具一格的风采。
2021年,子洲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13555”发展思路,将“文旅活县”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依照“以文带旅、以旅彰文、文旅互促”融合发展模式,延伸拓展红色革命、绿色康养、黄土风情“三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利用南丰寨3A景区等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利用佛殿堂森林公园等绿色生态资源,发展健康休养产业;利用唢呐、秧歌、说书等黄土特色文化资源,繁荣民间文艺创作,逐步打造以清明文化、孝文化为主题的乡村特色旅游,以苗家坪老街、西峰寺、周家硷明清古镇为代表的地域历史文化旅游。积极创建省级散曲之乡、全国散曲之乡,用“两首歌一句话”唱响叫响新子洲,展现子洲人文历史、品牌产品、投资环境等,全面打造“魅力子洲、人文子洲、内涵子洲”。
论坛开幕前夕,子洲县主会场全体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子洲宣传片。
据悉,“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由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于2011年创办,以传承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精神信仰,强化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连结为根本宗旨,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清明文化论坛之一。
来源:子洲融媒(文/杜娜 霍宇航)
(责任编辑:杜娜 霍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