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太华路派出所创新“条块结合、点面联动”警务模式
2025年09月30日   14:18 | 来源:中国文信网

       9月13日,在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太华路派出所,民警杨莹正俯身帮一位老人核对身份信息。老人拿着刚打印好的户籍证明说:“没想到下班了还能给我办理业务,真是太方便了。”这样的暖心场景,如今在太华路派出所已是常态。


       太华路派出所辖区5.8平方公里,18个社区星罗棋布。这里既有老旧小区,又有新建的社区棚改回迁楼,治理需求多元复杂。

 

       如何攻破难题,践行“枫桥经验”?

 

      “社区警务不能‘一刀切’,要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太华路派出所所长吴家霖说。面对辖区实际,太华路派出所创新推出“条块结合、点面联动”警务模式,组建窗口服务、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4个专项小组,让社区民警既能做好日常警务,又能推进专项工作。

 

       破解“时间差”,把便利送到群众身边。

 

      “以前,想办业务得在工作时间来。”刚在太华路派出所办完户口迁移的居民王博说,“现在这里中午不休息,我来办业务再也不用专门请假了。”这一变化,源于太华路派出所针对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痛点推出的“午休办”机制。


       在户籍大厅的便民服务台,有更多温暖细节:老花镜、放大镜整齐摆放,轮椅靠在墙边随时可用,AED设备定期检查维护,连拍照时需要的发胶、梳子都一应俱全。


       如今,窗口服务组已梳理出户口迁移、注销等3个大项18个小项高频业务规范,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群众办事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善做“调解人”,让矛盾止步于社区。

 

      “大家消消气,咱们坐下聊聊。”前不久,西安市红旗铁路公园内,居民与舞者因广场舞音乐产生争执,民警何永赶到后,立即安抚双方情绪。


       当了解到居民需要休息、舞者希望有活动空间后,何永提议:“咱们各退一步,音乐音量调低三分之一,晚上9点前结束。这样既不影响居民休息,也不耽误大家跳舞,行不行?”双方当场点头同意。


       第二天,何永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城管、公园管理方召开座谈会,敲定“分区活动、错时开展、音量管控”协议,并让公园制作了温馨提示牌。何永还创新总结了“三步调解法”——先倾听诉求,再分析症结,后寻找共识。此方法如今已在太华路派出所全面推广。


       太华路派出所还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每周联合社区、物业会商研判。今年以来,该派出所化解感情纠纷7起、家庭矛盾15起、邻里矛盾11起,化解成功率达97%,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坚持做好普法宣传,让法律知识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上周李大姐刷短视频,差点被‘投资返利’骗走养老钱……”9月14日,在辖区一社区广场的“普法宣传角”,民警王丹将身边案例编成脱口秀。台下坐着的老人听得格外认真,还时不时点头附和:“是啊!现在骗子的手段太多了,可得小心!”


       为了让普法宣传更深入人心,太华路派出所的民警深入社区、学校等进行普法宣传。


        民警唐拓说:“针对老人易受诈骗问题,我们制作图文并茂的防骗手册;针对青少年网络赌博问题,我们到学校开主题班会。”


       太华路派出所巧搭线上线下平台,“花式”开展普法宣传。线上,太华路派出所推出“反诈答题”活动,居民扫码就能参与,每周5道题,根据答题积分可兑换小礼品,不少居民主动在群里分享答题心得;线下,普法宣传活动定期进小区、进企业、进学校,今年已累计开展活动40余场。


       太华路派出所副所长常龙说,太华路派出所辖区电信诈骗案件损失数同比下降22%,越来越多群众主动加入普法宣传队伍。


       如今,西安市太华路派出所民警正用脚步丈量辖区每一条街巷,用真心回应群众每一个诉求,为辖区10多万名居民织就一张兼具安全感与幸福感的服务网。(供稿:冯侃)


(责任编辑:朱志)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