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文化自信,汉调桄桄“破圈”焕新生!
2023年09月12日   14:13 | 来源:中国文信网

  汉调桄桄属梆子腔戏,因梆子击节发出“桄、桄”声而得名。产生于宋代,定型于元代,完善于明代,兴盛于清代,繁荣于民国,复兴改革和发展于新中国。迄今活跃在汉中城乡,也称“南路秦腔”“汉调秦腔”,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陕南最大的剧种。


  图片1.jpg

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参演作品《韩信拜将》剧照


  汉调桄桄是陕西汉中的传统戏曲,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一度面临即将失传的风险。陕西汉中00后女孩李雅芝是一名汉调桄桄青年演员,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汉调桄桄,李雅芝和50多名00后,开始了他们的拯救濒危剧种行动。


  2013年汉中南郑招收60名儿童学习汉调桄桄。就这样,李雅芝和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一同进入南郑区桄桄剧团。在时任团长张昌文眼里,这个戏剧班是抢救桄桄戏不至于“团灭”的希望。“他们不是笼统学戏,而是精确学桄桄。要保护这个剧种,先要保护汉调桄桄演出的人才”。


  “吃饭要吃biángbiáng面,看戏要看桄桄戏”这是李雅芝小时候常听的一句话。进团时,李雅芝才13岁。回忆起学戏的苦,李雅芝说每天都是练腿功、下叉、练腰“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上专业课,周末也在上课,假期封闭式训练”。


  当年进团的60名孩子中,有52名留到了今天。十年间,他们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多数人都登上了表演舞台,然而,戏迷越来越少。


  如何“圈粉”年轻戏曲观众,成了一个挑战。一次,李雅芝刷短视频发现一个演唱其他剧种的直播间,观看人数居然特别高。她因此萌生了,将汉调桄桄唱进直播间的想法。


  “这梆子咣咣咣的声音所以我们叫汉调桄桄”,把直播平台当作舞台,让年轻人也能看见汉调桄桄。李雅芝希望以此扩大他们的受众群体,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十多秒的短视频到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从“炫技”到戏曲唱段和文化科普,李雅芝的直播间让汉调桄桄走出了汉中。


  新媒体平台改变了戏曲表演等传统演出形式,也成为了汉调桄桄传播和发展的新阵地。目前,以李雅芝为代表的演员“汉调桄桄·青栀子”“汉中欣哥”等,在抖音上已经小有名气,更有抖音官方等跟踪拍摄。汉调桄桄还与秦岭四宝融合IP形象,已制作出一批文创产品。经过广泛宣传,提高了汉调桄桄的知晓率。


  现在,剧团的每次线下演出都会有一些观众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线上还有很多人留言问收不收徒弟。“我们想拜师,我家有小孩”,这让李雅芝和同伴们很感动。“未来的戏迷就是从这帮孩子中培养出来的希望从源头上抓住他们,培养下一代戏迷培养永久的戏迷,源源不断的戏迷”。文化自信,薪火相传!(供稿: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稿:张渌/编辑:筱枫)


(责任编辑:筱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