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新理念:颠覆与重构
2022年11月10日   16:57 | 来源:中国文信网

  近日,拜读了王衍用教授转发来的《中国旅游发展新理念:颠覆与重构》多篇连载文章,感受颇多。


  先简单介绍一下王衍用教授,王教授是山东梁山人,1953年出生,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曾担任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国际旅游地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旅游营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旅游实战家协会首席专家、中国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专家等许多兼职。受邀担任七个省区以及数十家地方政府旅游和文化产业顾问;清华大学等十所大学客座教授;多家旅游企业顾问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顾问。


  图片1.jpg


  《中国旅游发展新理念:颠覆与重构》该书共3篇18章,其中,分别有旅游业的性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几个板块。这本书积累了作者十几年来的旅游研究思想,以实战案例为解剖口,以颠覆性的理论思想提出我国旅游发展需要创新路径,重构格局。


  图片2.jpg


  在这本书中对“颠覆”一词做了明确详细的解释,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分享一下王衍用教授关于“颠覆”的十大理念。


  一、“颠覆”旅游资源:抛弃原来只看重景观资源的认识,推出“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等新概念。


  二、“颠覆”旅游产品:把单要素差异的旅游产品(即“五要素”都是围绕“游”配套),部分提升为全要素差异的旅游产品(即把六要素全部打造成旅游吸引物)。


  三、“颠覆”旅游产业:在完善要素产业的基础上,要推出关联产业和融合产业。


  四、“颠覆”旅游营销:旅游营销要关注客源地、客源层、客源群三种市场;从宗旨到促销手段再到营销方式都要改变传统的观点打破常规推陈出新。


  五、“颠覆”旅游管理:“三业合一”的定位是各级旅游局的工作宗旨。旅游局要立足于旅游事业,主攻旅游产业,监管旅游行业。要建设旅游功能区,或建设旅游特区,全方位发挥旅游业价值。


  六、“颠覆”旅游景区建设:针对旅游景区的四大普遍问题()城市化,园林化,标准化和商业化)提出本土化与个性化,认为“本土化才是国际化,个性化就标准化”。把风景变成环境,名胜变成场景,标准变成个性。


  七、“颠覆”旅游规划:倡议编制“区域发展旅游规划”,站在推动区域发展的高度来规划旅游业。旅游规划要引领和主导城市规划,国家倡导的“多规合一”,在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地方,则要推行“旅规引领,多规合一”。


  八、“颠覆”厘清文物、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文物是用来保护的,是根;文化,是用来传承的,是魂;旅游是用来开发的,是体。认清文物文化资源能否转换为旅游产品,形成真正的旅游产品,才能形成好的文创产业和文旅产业链。


  九、“颠覆”乡村旅游: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本质就是回家,不能只旅游,没有乡村(山水乡愁),要从乡村旅游走向乡村生活。在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的基础上,推出精准农业、养生农业和生命农业。


  十、“颠覆”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地区多是“老少边穷”地区,“老少边穷四”则是四个最好的发展条件:老区可以争取政策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展示多元化和奇特风情;边际地带可以打造神奇的旅游产品。


  这十大方面的理念的颠覆为旅游行业打开了全新的大门,在中国旅游发展新理念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析异求同的作用,值得一读。(供稿/中国旅游实战家组织 作者/王衍用 组稿/何媛 编辑/汪文瑞)

(责任编辑:刘易雄)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