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甘泉县以旅游之机促乡村之兴
2022年11月23日   16:47 | 来源:中国文信网

  落日西下,延安市甘泉县闫家沟村被余晖蒙上一层金色的面纱,与兴起的一桩桩民宿酒店、农家乐交相辉映,村前的北洛河犹如白色绸缎蜿蜒飘向远方,坐落在河岸边的200余座日光室大棚荧光闪闪,忙碌的菜农们穿梭于田地,村前大槐树下围坐的群众谈笑风生、喜上眉梢……


  4.1.jpg


  闫家沟村位于下寺湾镇腹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禀赋,旅游景点众多,近年来,随着甘泉大峡谷旅游持续升温,闫家沟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因势利导,抓住甘泉大峡谷等景点发展机遇,盘活资源,探索出“休闲民宿、观光采摘、旅游服务”融合发展的路子。


  这条致富路子,让闫家沟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56岁刘军平就依靠开办休闲民宿过上好日子。以前的刘金平过得并不是很富裕,但随着甘泉大峡谷旅游蓬勃发展,刘金平“嗅”到了发展商机,2018年刘军平把老地方五孔窑洞拆除,修建了休闲民宿,而且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日益红火。


  现在的刘军平已不再种地,整天忙碌在宾馆,红火的生意也改变了他的生活,不仅买了小汽车,更换了些家电,每年还有不少结余。


  闫家沟村支部书记百利山说;“与刘军平一样发展休闲民宿的全村已有30多家,现在还有好多群众正在改造中”。


  闫家沟村为了做强乡村旅游,还将饮食文化与陕北民俗文化进行相互融合,成立特色小吃,陕北腰鼓、秧歌、剪纸等表演队,不仅让游客品赏陕北特色美味外,还可以亲身体验陕北剪纸、腰鼓、秧歌的魅力风趣,以让游客吃得好、住得好、游的高兴,为以后发展打好基础。


  闫家沟是个蔬菜生产大村,有大棚240座,种的是黄瓜、西红柿等传统蔬菜。近年来,村上借助旅游升温之势,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休闲农业,群众收入得到了逐年提升,一些外出青年看到村子发展后劲,便陆续回村创业,白建伟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白建伟在下寺湾采油厂务工,虽说有两三千块钱收入,但维持家里的正常开支依然比较吃力,一旦遇上大点的开支,就无能为力,2020年他辞去了采油厂的工作,回村发展葡萄采摘园。经过不懈努力,白建伟买了小汽车,还把自己房屋收拾得亮亮堂堂的,而且由于采摘园搞得好,2021年被村子评为致富带头人,还当选了村民小组长。


  旅游的升温,也带动了闫家沟经济繁荣,不仅时令水果走销,就连传统小黄瓜、红薯等农产品同样也是很畅销,每年大约2000吨农产品销往外地。


  “现在我们的红薯也比以前好卖多了,游客不光是消费者,也是我们农产品的代言人,口口相传,品牌慢慢树立起来了,现在我的100多亩红薯,都不需要出村子去买。”这是闫家沟菜农白雪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4.2.jpg


  闫家沟村在发展休闲采摘园之外,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配套修建一处冷链仓储、加工包装、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以旅带农、以展促销,实现产销一体化,打响品牌、扩大影响、进一步提升群众收入,也为做强乡村旅游增添新活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闫家沟村党支部抢抓旅游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引领和村民议事的作用,盘活空闲村集体资产,多方争取资金,规划修建停车场、动员群众入股共建宾馆。并根据村民自身情况进行优化分工,鼓励支持懂农业,有种植经验的村民发展农业采摘园;让懂管理、会经营的年轻人在宾馆、农产品集散中心、停车场做管理工作;身残体弱的人群参与环境保洁,保障全村人人有活干,人人有收入。


  “温暖关怀让我生活有保障,生活有信心,更有了精气神”,这是脱贫户代焕的肺腑之言。代焕患有腰椎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2020年村上给他安排保洁员的公益岗位,一年尽有万元的收入,乐此不疲工作让代焕日子过得很踏实。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闫家沟抓住机遇开辟出了村美民富发展的新天地,也让闫家沟群众尝到了致富的“甜头”,人居环境的“看头”,乡村振兴的“奔头”。接下来全村群众还有更长远打算,将依托大峡谷发展机遇,勇于探索,齐心协力把闫家沟村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村庄。    (供稿/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魏辉    编辑/汪文瑞)


(责任编辑:筱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