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圣张仲景故里”的厚重底蕴遇上现代传承创新,一场关于传统医药非遗的“活态传承”盛宴,正在南阳传统医药非遗传承创新综合体拉开帷幕。
这里汇聚了5项国家级、10项市级、3项县级传统医药非遗项目,18位非遗传承人携独门技艺入驻,从“闻药开窍”到“灸法祛疾”,从“经络调理”到“外治妙术”,每一项技艺都凝结着古人对健康的深刻洞察,每一位传承人都肩负着让老手艺“活在当下”的使命。
国家级非遗
千年技艺的“顶流阵容”
走进综合体,国家级非遗项目率先展现传统医药的深厚根基——
买氏中医外治法:
第八代传承人买建修坚守“煨脓生肌”精髓,药物外敷直达病灶,擅长治疗疮疡、糖尿病足,“乳癖散结膏”获国家科技部支持,“简、便、验、廉”的优势让无数患者免受手术之苦。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
第四代传承人张喜钦带来百年手法,以《周易》、《内经》为基,通过“收法补益、放法祛瘀”,在经络腧穴上施术,调理脏腑阴阳,如今更牵手高校研发中医AI机器人,让传统技法拥抱科技。
傣医药(睡药疗法)(云南):
民族医学硕士李盛旺带来2500年历史的傣医智慧,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核心,“睡药疗法”通过药物熏蒸热敷,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擅长调理风湿、消化系统疾病,更参编多部傣医专著,守护民族医药瑰宝。
市级非遗
家门口的“健康守护”
若想感受南阳本土非遗的魅力,10项市级项目堪称“身边的健康宝库”——
黄氏中药竹罐疗法:
第五代传承人黄书第用2-5厘米的毛竹罐,浸泡中药后加热拔罐,配合刺血疗法,针对风湿颈肩腰腿痛、月子病效果显著,2004年开办的“黄家宝芝堂门诊”,早已是南阳人信赖的“疼痛克星”。
吴氏中医针法:
主任医师吴汉卿独创“筋骨针法”“水针刀疗法”,以“十四经筋三关定位”诊疗,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疼痛,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导师,他还将技艺带入院校,让更多人学会“用针治病”。
雷氏飞针:
第四代传承人雷少芳的飞针技法“轻、快、准”,如蜻蜓点水般无痛进针,补泻手法配合特效穴位,对亚健康、慢性病有效率达92%,老人小孩都能轻松接受。
运气子午辨证:
第十六代传承人魏震罡(魏新朋)从《黄帝内经》中汲取智慧,结合出生年月推演气运,搭配仲景灸法定制调理方案,让“五运六气”不再是典籍里的文字,而是切实可用的养生指南。
王氏脾胃调理的“舌诊+腹诊”:
通过观察舌象变化与腹部触诊,准确判断五脏六腑的病灶所在及病症轻重。疗法以《黄帝内经》“阴阳升降”理论为核心,运用独特推拿手法引导浊气下降、清气上升,使气血归位,阴阳平衡,从根源调理脾胃功能。
张氏捏筋的“徒手归位”:
通过独创的“触、听、叩、视”四诊合参技法,精准探查筋络的病理状态——或翻卷扭曲、或拘紧僵硬、或弛缓无力、或结节缠结。施治时运用“捏、提、推、拿、拽、端”六大手诀,以手指巧劲配合腕臂力道,使错乱筋络归位,气血得以濡养。
赵氏经穴渗透的针药协同:
融合传统针灸、拔罐与现代透皮给药技术的创新疗法。该疗法严格遵循“辨证施治”原则,治疗前专业评估患者体质及耐受度,排除禁忌证后精准选取治疗腧穴。
李氏毫针的松解导引:
以传统经筋理论为指导,遵循“查灶探结、渗药软结、导引结节、固本消结”的独特思维理念,通过中国传统道家医学脊神经推拿术、银质针松解术、泻血排毒三种传统特色疗法等临床技术,多维解锁松解深层筋膜,导出经筋深层瘀毒,最终达到外治筋骨痛症,内调脏腑疾病的目的。
李氏针灸的“龙凤补泻”:
源于始祖李宏亮,以针灸闻名于宛境。至清末十三世高祖李英,其以善于针灸著名于豫宛,历经十四世李华卿、十五世李心田集父祖两代的经验,以针(灸)代药,以穴代方,开创了李氏家学腧穴功能研究的先河。
于氏仲景药香的“香药同源”:
将《伤寒论》"六经辨证"智慧凝于一缕幽香。青延老师融贯中西,以古法十六道工序炮制香药,更创新打造节气香养体系——线香、香囊、香牌皆暗藏"君臣佐使"的草本哲学。
每一项都扎根南阳本土,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县级非遗
小技艺里的“大乾坤”
3项县级非遗虽“接地气”,却藏着不一般的疗效——
孙氏灼艾灸(邓州):
孙富雅的“五行五连灸”,融合四种灸法,扶阳散寒、美容养颜,培训学员上千人,让艾灸成为普通人能学、能用的养生技能。
火阳灸术&银砭无痛刮痧(卧龙区):
张玉伟的“火阳灸”以药酒燃火施治,“银砭刮痧”用银器疏通经络,一套“灸+刮”组合,对寒湿疼痛、跌打损伤立竿见影。
张氏佰仙艾灸(镇平):
张金川用优质艾绒配合独特手法,艾灸、膏方、熏蒸三管齐下,调理颈椎病、腰腿痛,让千年艾灸智慧适配现代生活节奏。
不止“展示”,更在“传承”
这座综合体,从来不是非遗技艺的“博物馆”,而是“活态传承”的平台——依托南阳医专的教育资源,传承人会走进课堂带教,让学生从理论到实操掌握技艺;借助金圣龙公司的产业优势,非遗衍生产品(如仲景药香、液态闻药)走向市场,让“老手艺”产生新价值;数字直播基地更会将技艺拍成短视频,让全国观众都能看见“中医非遗有多牛”。
19项非遗,18位传承人,他们带着千年的智慧而来,只为让传统医药“活”起来、“传”下去。在南阳,在这座综合体,每一缕药香、每一针技法、每一次调理,都是对“医圣精神”的最好传承。(刘娟、张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