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研究生团队赴河南省南阳市开展以“英语架桥,药香致远”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探索与产业服务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南阳中医药文化资源,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推动非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国际传播,增强文化自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一、深入座谈交流,感悟中医药文化底蕴
本次实践活动第一站为非遗中医药文化体验。8月21日上午,团队抵达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中药体验服务中心,进行了中医药文化体验座谈会。
与会嘉宾包括南阳市文广旅局非遗科王亚洁科长、张仲景研究院院长、国家级中医刘世恩医生,以及多位中医传承人。座谈会上,王科长介绍南阳市当前中医药发展状况以及非遗保护和传承现状,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南阳中医药悠久的历史脉络及其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与现代意义。
图为座谈会现场照片,国家级中医刘世恩发言(雷佳 摄)
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团队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为团队队长在座谈会发言(雷佳 摄)
二、沉浸式体验非遗中医技艺,感受传统医学魅力
随后,团队在传承人指导下沉浸式体验了七大中医项目:针灸体验、艾灸体验、太极揉球、正骨项目、脉诊环节、鼻炎调理、中医美容等。体验过后,团队成员还在程远山医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缓解肩颈疼痛、脾胃不调等问题的中医调节小方法。基于丰富的体验项目,同步录制中医药非遗技艺双语介绍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
图为非遗传承人张中科为团队成员进行鼻炎调理;图为非遗传承人周少轩为团队成员脉诊(雷佳 摄)
三、瞻仰医圣祠,追溯中医药文化之源
8月21日下午,团队一行到达河南省南阳市医圣祠。医圣祠是为纪念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所建的墓祠。实践团队在讲解员引领下走进张仲景博物馆,深入学习从战国秦汉至今中医文化的发展历程。
团队成员重点关注馆内介绍材料和展板中的英文翻译,对关键历史事件、药材名称及中医理论概念的译法进行逐一学习与核对,并就部分表述与馆内专业人员探讨更精准、更符合国际传播习惯的翻译方式。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学习战国秦汉时期中医文化(雷佳 摄)
四、调研艾草产业发展,助力中医药产品推广
2025年8月22日,实践团队赴河南省豫南苑艾艾制品有限公司艾草加工厂开展调研。此行旨在了解艾草现代化产业,亲身感受“发展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也能就近解决就业”的实践成效。
在企业负责人的陪同下,团队首先来到艾草种植基地,实地考察规模化种植现场。队员们亲手触摸经历二次收割后的艾苗,了解企业通过集中租地、连片种植,科学管理近千亩艾草,实现一年三茬收成的产业化模式,深切感受到艾草种植带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在艾草基地访谈工作人员艾草种植现状(雷佳 摄)
随后,团队深入生产区域,实地观摩艾叶从原料到成品的精细加工流程。主要工序包括筛选、清洗、干燥、提炼、成型及包装六大环节,每一环节都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图为艾草生产加工流程图(雷佳 摄)
最后,团队参观了企业产品展示中心,包括艾柱、润喉糖、香皂、和多功能护具等系列产品,直观感受到艾草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在调研中,团队向艾草产品用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问卷并结合调研数据,对企业提出艾草产品国际化推广建议,助力企业海外市场发展,以实际行动响应乡村振兴与助农号召。
此次南阳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更是一场深度的精神之旅。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凝结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心血。通过制作双语视频,将南阳中医药的见闻与实践一一记录,向世界讲述“中国药香故事”。这次经历进一步坚定了作为外语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信心与决心。未来,成员将继续肩负起新时代外语人的使命,用心讲述更多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来自东方的药香与回响。(赵璐瑶 贾霞 赵哞哞)
图为“药香传译”文化实践团队与非遗中医药体验中心成员合照(赵志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