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照例换上防雨的鞋子,拿上每天守候在门口的雨伞,走出了家门。下楼到了小区的院里,这才感到有点不合时宜,今天早上破天荒没有下雨,虽然太阳仍未露脸,但是偶尔体会到不用打伞的轻松,心情自然舒畅。我哼着小区出发去上班。
不知道是谁惊动了雨神,自从入秋以来,天气以降雨为主,附带偶尔的阴天。有一次刷到本地一位主播“这雨都下了一个多月了,是包月的呀?!”看来不只是一两个人无奈,而是全民无奈,更是一种期待。
到了办公室,同事大姐分享了一个笑话。晚上她和老公刚要入睡,但是由于长期连阴雨导致的被褥返潮现象,使她们俩谁都不愿意先进被窝。
她调侃说,被子上有一股菌的味道,闻闻抗病毒。“拿出去晒晒啊。”我随口接了一句,忘了很久都没有见到太阳了。
“你借我一个太阳用用。多少天都木见老爷儿(太阳)了。”
“我就是一个太阳,你拿去晒吧!”哈哈!关于晒被子的话题就在快乐的聊天中继续着。
几乎每个人都渴望太阳普照。“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也一样,没有太阳就像没有了魂魄一样涣散,没有太阳总感觉阳气不足而导致阴阳失衡,人会中气不足,容易生病。
雨天出行,要么开车,或者骑电车披雨衣,或者打伞步行。看到的景致无非就是各式各样的雨具,放学门口排的长长队伍的汽车和电车。花草树木都是黯淡无光,灰沉沉的,把那些雨滴变成了一种背负,似乎有一些沉重。
在阳光下就不一样了。花儿羞红了脸,蝴蝶自由的飞在五彩斑斓的花蕊中,拍着翅膀忙的不可开交;收摘的庄稼会更加饱满,一粒粒的花生都腆着肚子,鼓鼓的,又像是咧着嘴笑的老人,露出八颗牙齿那样的喜悦。
小时候在太阳光下拿着放大镜点纸的情景映入眼前,自从看到一张白纸上冒了烟之后,就很崇拜太阳,真是个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宝藏。
冬天的阳光特别珍贵,我妈总是在正午的时候把被子拿出来晒在太阳下,午饭后太阳还未落就提醒赶紧收被子,她总是把被子叠好,叠成一个筒状铺在床上,按照她当时给我们说的原话就是“叠老爷儿(太阳)”就是说把太阳叠在被窝里,果然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还暖暖的。那时候还真以为太阳在被窝里,后来长大了也同样感受到太阳的神奇。
最温暖的场景就是晒暖。秋末冬初,地里的麦子播种完,农活儿告一段落了,可是人们早睡早起的习惯还在持续着,于是门前屋后的空地上,只要阳光铺满的地方,就是人们聚集的地方。
各自从家里搬来一把椅子或者拿一个小板凳,屁股一坐,双手插在衣袖里,眼睛迎着太阳眯成一条线,嘴角微微上扬,东家长李家短的闲聊着。那种姿态真是惬意又舒心,太阳把人们都照进了喜悦和希望里。
太阳不仅给人带来温暖、给万物带来营养,更是给人类带来一种指引和启发。看阳光普照时间长短可以判定四季之轮回;看树荫的大小和偏移可以判断一日之时辰;看朝霞可以推断一日天气是否晴好;看晚霞可定次日天气之喜忧。
长期的雨季让我已经忘记了太阳的样子,偶尔会对太阳有一丝丝的思念,转念却明知是一种空想和奢侈,于是便安于在阴雨的缠绵中,但是内心总是有一种失落和无助的情感在萦绕。
下午四点,当我从一对老年夫妇家里完成了采访,迈出大门的那一刻,就在猛然抬头的一瞬间,有一束久违的和蔼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头上和身上,倍感亲切;有一片久违的光明映入心间,顿时感觉身心被爱包围着,温暖而又有力量,霎时间被阳光滋养的自信油然而生。
久违的阳光,亲切温和,照亮了心地,温暖了四季。(吴继贤)



















京公安备11010102004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