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山秋韵记:与友同行,邂逅千年风华
2025年10月28日   09:18 | 来源:中国文信网

  秋深金染,好友相邀,我们四人暂别案牍,沿312国道奔赴镇平杏花山。牵头的好友身负地方重任,终日被公务与会议裹挟,难得片刻清闲,而距城30余公里的杏山恰是最优解——既能卸压放松,即便临时有会,驱车返程也从容不迫。


  挚友同车,终得畅怀。长年机关工作磨出的谨慎与沉默,在彼此笑语中烟消云散。我们时而忆少年趣事,时而论当下心境,不必拘于“言必有中”的桎梏,只管随性而谈,那份久违的本真与松弛,让一小时车程转瞬即过。


  同行者皆为良师益友:基层出身的好友思路锐、敢担当,带队伍创佳绩,与之相处总能满血复活;两位资深媒体人,一者豪爽刚正、为民生发声,一者沉静博学、以笔为刃。与优秀者同行,如沐春风,连风里都带着快意。


111.jpg


  车入山间,秋景如绘。风车悠悠转,山林半青半红,错落山石似群羊嬉戏,金黄杨叶与阳光织就云锦。弃车登山,酸枣颗颗清甜解渴,褐色软石铺就的山路走起来毫不费力。登高远眺,山势叠翠映着蓝天白云,远处镇平县城的现代楼宇环抱着青山——这座“无中生有”造出全国玉石基地的小城,连靠山都是藏着水泥原料的“富矿”。


  正午时分,农家饭庄的炊烟与柴鸡香引路而来。地锅焖煮的散养柴鸡劲道入味,腊肉炒山蘑肥而不腻,野生鱼块、山间野菜皆是别处难寻的本味。好友拿出鹿茸人参药酒相敬,我浅尝辄止,酒劲微醺里,更觉山野风味的纯粹。


  饭后再登山,只为红叶与楚长城。山路崎岖间,忽见一侧塔松如哨兵列阵,一侧红叶似烈火燃山。行至山顶,铁锈红的叶子泛着微黄,再过几日便是盛景,竟不必远赴他处便能得见这般烂漫。


22.jpg


  风过风车转,耳畔似响起《大风车》的童谣,恍惚间重回少年。转过山梁,青色石墙骤然显现——这便是有“长城之父”之称的楚长城。2700余年前,楚人就地取材,以“干砌法”垒起城墙,无黏合剂却咬合紧密;4.5公里现存墙体、12座烽燧台基,印证着《墨子》《通典》中的古制。触摸着斑驳石墙,思绪穿越战国烽烟,更懂今日和平之可贵。


  杏山的文脉,藏在元好问的诗句里。这位写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的文学家,曾在此任县令,勤政爱民,登杏山时留下“踏遍杏山不觉累,异山奇景醉人心”的赞叹。他的诗文与清廉,为这片山水添了厚重底蕴。秋染杏山,友伴情长,千年长城与文人风骨在此共生。杏花山,待我重访。(南阳市作协会员 袁永强)


(责任编辑: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