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兄弟
文/王贵
2025年07月21日   16:43 | 来源:中国文信网

  其实我身边的好兄弟多着呢,只是这次受篇幅所限,先好好写写志三弟,还有已经走了的春雷弟吧。


  “做人当如黄志三,处事当效史春雷”——这句话,我始终刻在心上。他们二人,都是《南阳晚报》的同路人。志三弟是报社的评论记者,一支笔写尽人间百态,字里行间见风骨;春雷弟身为副总编辑,运筹帷幄间自有章法,待人处事皆显担当。这两位兄弟,一个以赤诚立世,一个以通透行事,早已成了我心中做人处事的标尺。志三弟那支犀利的笔,早在九十年代就惊动了《南阳晚报》的版面。报社特意在显著位置为他开了《志三快语》专栏,那些文字像出鞘的剑,带着锋芒,又像拂面的风,通透利落。


微信图片_20250721164458.jpg


  那时候,每天翻开晚报,必先寻到那个专栏标题,一字一句读透,连标点都记得分明,才算把这一天的日子过踏实了。后来不知何故,《志三快语》忽然停了,像是生活里少了一声每日必闻的钟鸣,空落落的,总觉得缺点什么。缘分来得突然。初见志三弟时,我愣在原地——眼前的他年轻干练,眼神清亮,和我心里勾勒的模样判若两人。我总以为,能写出那般老辣文字的,该是位满头华发、年过半百的长者,带着几分教授式的严肃,眉宇间尽是岁月打磨的沉郁。谁承想,笔锋藏着千钧力的人,竟是这样一副清朗模样。与春雷弟相识,原是因一次工作交集。起初不过是寻常往来,几次打交道下来,却渐渐发现他身上藏着过人的处事能力。无论遇到多棘手的事,他总能不慌不忙理出头绪,说话办事既有条理又透着周全,仿佛再乱的线团到他手里,都能轻轻巧巧理成顺顺当当的绳。一来二去,便觉得这人身上有种让人踏实的力量,不知不觉就生出几分敬佩来。自那以后,我们便成了可以掏心窝子的朋友。不管是清晨天刚亮,还是深更半夜,谁心里头攒了点事儿,或是遇上解不开的结,总会第一时间抓起电话拨给对方,或是干脆喊到一处,泡上两杯茶,一聊聊到月上窗棂。那些说不完的话里,有困惑,有犹疑,也有说出来就轻了一半的重量。谁曾想,天不假年。


微信图片_20250721164511.jpg


  2021年12月9日深夜,春雷弟出差返宛途中,竟永远停在了路上。他走得这样突然,像一场骤起的风雪,猝不及防就覆了前路。于我而言,是从此少了个能深夜通话的兄弟,电话簿里那个熟悉的名字,再也拨不通了;于媒体界,是骤然熄灭了一颗明亮的星——他曾以敏锐的洞察劈开迷雾,以沉稳的笔力记录时代,如今这束光,终究是没能照得更久些。风过窗棂时,总恍惚还能听见他温和的声音,说“等我回来细聊”。可这一次,再也等不到那个风尘仆仆归来的身影了。回望过往,与志三弟的相知相惜,与春雷弟的肝胆相照,都是生命里沉甸甸的馈赠。这份互敬互信的情谊,曾照亮过前路,也温暖过岁月。即便春雷已逝,这份记忆里的光亮,仍会伴着我继续走下去——感恩生命里曾有这样的同行者,让我懂得何为真诚,何为担当。(图/文:王贵)


(责任编辑:张子林)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