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云水有声一一高曦峰山水画作品展在青海省西宁市明亮艺术馆开展,来自青海省美术家协会、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以及青海本土书画爱好者参加了开展仪式,这次画展将持续到11月30日。

高曦峰,男1961年生,回族,青海西宁人,无党派,198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系。原为青海民族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青海画院特聘画师,西宁画院特聘画家,山东画院特聘画师、无锡书画院特聘画师。

高曦峰的山水画,最动人心魄的是那深入骨髓的地域之魂。青藏高原是他创作的根与魂,他不像常人那般浅尝辄止地描摹风景,而是带着对故土的深情,一次次走进昆仑深处、扎进草原腹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雪山上,他静坐写生,捕捉光影流转间的圣洁;黄昏的牧歌伴着炊烟升起,他驻足凝望,将那份悠远与安宁刻进心底。所以他的笔下,峰峦不是冰冷的山石,而是带着呼吸的生命体——昆仑的群峰巍峨耸立,棱角分明如壮士披甲,墨色浓淡间尽显磅礴气势;草原的丘陵连绵起伏,线条柔和似母亲的臂膀,淡彩晕染中藏着温润柔情。就连画中的云涛,都带着高原的凛冽与自由,时而如奔马踏浪,时而如轻纱漫舞,与山下的经幡、远处的帐篷相映成趣。观赏他的画,仿佛能闻到高原雪水的清冽,听到牧人悠远的歌声,心绪瞬间被拉进那片天高地阔的净土,满是震撼与澄澈。

他的艺术造诣,更在技法的融合创新中见真章。高曦峰从不拘泥于传统山水的固有范式,而是像海绵般吸收古今中外的艺术养分——既深耕范宽、郭熙等古人的笔墨精髓,将“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法则烂熟于心;又借鉴西方绘画的光影处理,让画面更具层次感与视觉冲击力。他的运笔极富张力,中锋行笔如青松挺劲,勾勒出山峰的刚毅;侧锋皴擦似流云拂面,晕染出岩石的肌理;偶尔一顿一挫,又藏着高原地貌的崎岖与厚重。

用墨更是精妙,枯湿浓淡信手拈来:《高原秋暮图》中,他以淡墨铺陈天际,用中墨勾勒远山,再以焦墨点染近处的林木,构图圆润饱满,高远与深远交织,夕阳的余晖仿佛透过纸面洒来,让整个画面暖融融的,却又带着秋末的清寂,层次疏朗却意蕴悠长;而《高原春潮》《走进高原》等作品,则是另一番气象——焦墨重彩与淋漓泼彩大胆碰撞,朱砂红染出山花烂漫,石青蓝晕出湖水澄澈,墨色与色彩在宣纸上自然交融、流淌,似真似幻间,刚解冻的溪流潺潺作响,初生的嫩草顶破冻土,烟霞流转中满是生命的蓬勃。那份“提笔忘却尘嚣,挥洒尽显自然”的创作境界,在笔墨的起落间展露无遗。

画家高曦峰在中国画中,人物画讲究形神,花鸟画讲究情趣,山水画追求意境。荆浩《笔法记》云:“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形象地说明了气韵、意境对山水画的重要影响。潘天寿先生说:“中国画向来重气韵、重意境、重格调,同中国的诗一样,靠的是胸襟、学问、修养。”西宁的高曦峰先生,就是一个注重气韵和意境的画家。作品在《美术》、《国画家》、《书与画》、《中国美术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中国画提名奖。《中国西部实力派书画家作品选》、《第四、五、六、七届当代山水画集》、《当代中青年佳作选.青海卷》、《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青海行作品集》、《2014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学术(提名)精品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和谐中华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追寻中国梦西部阳光——甘肃、青海《2024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学术精品集》、《青海画院》第1、2、3、届院展,《宁夏少数民族作品集。等大型画册。在无锡、山东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无锡博物馆、香港汉荣书局、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图书馆、青海柳湾博物馆、郑州博物院等单位收藏。出版有《高曦峰山水画集》、《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高曦峰作品集》。(严宏伟、张江源)



















京公安备11010102004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