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鄂豫边革命纪念馆“请回”隐蔽战线英雄王侠飞
2025年09月18日   15:44 | 来源:中国文信网

  9月17日,泌阳县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举行王侠飞挂像仪式,将这位为鄂豫边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隐蔽战线女英雄“请回”展厅。中共泌阳县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郭晓勇、县文广旅局党组成员魏振甫、鄂豫边革命纪念馆馆长黄海山、泌阳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马永光,王侠飞革命前辈家人,以及中国文信网《红色传承》栏目总监张子林、南阳发布厅办公室主任张清波、副主任刘娟等共同出席仪式。


微信图片_20250918152953_8_14.jpg


  仪式现场,王侠飞之子王华光、女儿王兴庆向纪念馆转交王侠飞挂像并敬献花篮。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此次挂像旨在缅怀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人铭记隐蔽战线上的革命先辈,弘扬爱国情怀。


9月18日.jpg

中共泌阳县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郭晓勇致辞


  王侠飞原名王文绮,1915年生于泌阳县城关镇贫农家庭。1929年夏,在泌阳县县立中学经校长王立堂、老师胡邦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定“跟党为百姓打天下”的初心。1930年考入泌阳县立师范学校后,她积极投身青运与学潮运动,带领学生上街示威,反对国民党苛捐杂税,最终迫使县税务局减免繁重捐税,为群众纾困。


9月18日(15).jpg

泌阳县文广旅局党组成员魏振甫致辞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侠飞带领学生街头募捐宣传,以普通党员身份投身抗日救亡。1934年考入开封静宜高中后,她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转入地下成为交通员,“王文绮”的名字尘封于隐蔽战场,以“王侠飞”之名开启革命生涯。同年底,鄂豫边区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她作为泌阳籍返乡学生,以外语老师身份为掩护,打入国民党领域开展秘密工作,仅与王国华、马长富等少数人单线联系。


9月18日(2).jpg

鄂豫边革命纪念馆馆长黄海山致辞


  1936年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成立后,王侠飞承担起秘密购买、运送枪支弹药及药品的重任。当年3月,她收购3000多发“汉阳造”子弹,通过“西瓜藏弹”的巧计,由马长富推独轮车顺利送出城,解游击队燃眉之急;1937年,面对国民党药品禁运,她又将止痛止血药藏于狗窝破被中,借“推车带狗”躲过检查,为频繁作战的游击队送去救命药。


150ff933c631fae9b3fa7f8df778b5b5.jpg


  从1934年到1947年,王侠飞坚守隐蔽战线,先后完成掩护姜宗任撤离、“竹沟事变”后党员与伤员转移等任务。1947年12月桐柏根据地开辟后,她赴桐柏军分区公安局二分局从事隐干工作,侦察国民党武装情报,破获外逃反动分子、抓获“一贯道”头目,贡献突出。


9月18日(17).jpg


  新中国成立后,王侠飞公开身份,历任泌阳县民政科组教股股长、南阳专区国营贸易职工卫生所所长、桐柏县文化馆副馆长等职,1966年8月离休,1993年1月在南阳病故,享年78岁。


  此次挂像仪式,不仅让这位“默默无闻、智勇双全”的隐蔽战线英雄重回公众视野,更为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增添了鲜活的红色教材,助力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张清波  刘娟)


(责任编辑:苏先花)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