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内乡县王店镇“水培航天艾育种栽培基地”一派忙碌景象——南阳师范学院艾草科研博士团队带头人、南阳市水培航天艾栽培与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鹏率队,联合科研、服务、企业多方力量,在此开展水培航天艾大田规模化移栽技术指导,将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实操方案,为当地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活力。
水培航天艾育种栽培基地现场
团队阵容:“科研+服务+企业”协同支援,此次技术指导团队涵盖多领域专业力量,成员构成明确;
科研领衔层:南阳师范学院艾草科研博士团队带头人、南阳市水培航天艾栽培与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鹏(博士)及团队核心成员;
专项研究层:南阳市水培航天艾栽培与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员张清波、苏先花、王运涛、赵景星(均专注于水培航天艾品种培育与深加工技术研发);
技术服务层:省市级科技特派员艾草产业服务团(长期扎根基层提供全周期技术帮扶)、观察员丁相胜;
产业落地层:南阳产投卧龙艾草产业园入驻企业——顺天祥艾业(艾草深加工龙头)、南阳三立科技(种植设备与智能化管理服务商)董事长刘东升。各方形成协同支援模式,为移栽工作提供“从科研到落地”的全链条技术支撑。
现场对接:直面需求解难题
团队抵达基地后,内乡县伏牛山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景星、基地负责人(王店镇王店村党支部书记)王运涛热情接待,并带领实地查看移栽现场。
航天艾大田移栽技术研讨会
“今秋首批规划移栽120亩,目前已完成整地、起垄和种苗预处理,正开展首批定植,但移栽密度和根系保护一直拿不准。”赵景星介绍。王运涛则补充了基地劳动力配置、灌溉设施布局等落地保障细节。
针对问题,科研团队当即开启分组“一对一”指导:“一般行距40cm,株距10cm挖穴,每穴栽1~3株。移栽越晚,密度宜适当增加。移栽时艾苗应倾斜45°埋于土中,头部露出3~5cm,并把土踩实,顺便把沟抚平。栽后及时浇水保墒,以利于返青和发芽,提高成活率。”;顺天祥艾业建议预留作业通道方便机械收割,南阳三立科技技术人员现场调试智能灌溉设备,确保符合技术标准。
南阳市水培航天艾栽培与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鹏
长效支撑:产学研闭环助力产业升级
现场,科研团队还解答了“抗病虫害能力”“采收周期”等疑问,明确“航天诱变品种抗逆性强,但移栽后1个月需防蚜虫”“首次采收比传统艾草早15-20天,全年可收3-4茬”,并留下技术联系方式,承诺通过线上跟踪、定期回访持续护航。
南阳师范学院艾草科研博士团队采集试验标本
此次指导并非“一次性帮扶”,而是南阳“产学研用”协同的缩影: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市水培航天艾研究中心已与内乡县伏牛山药材有限公司、南阳福寿艾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覆盖品种优化、标准制定、深加工研发全链条;南阳产投卧龙艾草产业园则联动企业实现“科研出成果、企业找市场、基地抓生产”的闭环。
“水培航天艾是南阳艾草‘高精尖’的代表,此次规模化移栽成功将树起‘科技兴艾’标杆。”王鹏表示。据了解,此次120亩水培航天艾预计明年每亩年产全棵艾2400公斤,亩均收益比传统艾草提升30%以上,可带动王店村5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为艾草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科技种植”转型提供可复制经验,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