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暑气裹挟着热浪席卷大地,有这样一群人,用脚步丈量河岸的长度,用声音传递生命的重量。南阳市红十字小城大爱志愿服务队化身“生命守护者”,以酷暑巡护筑牢物理防线,以安全课堂播撒希望种子,为暑期的新野县城编织起一张坚韧而温暖的防溺水安全网。
烈日下的坚守:让“竹竿卫士”站好岗
清晨六点的湍河岸,暑气尚未完全升腾,志愿者们的身影已穿梭在晨光里。新野县梁营村的农场沟、香桥河、县委军民渠沿岸,他们带着铁丝、扎带等工具,开始了对“竹竿卫士”的巡检。
在巡护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在前期投放的防溺水设备中,部分救援竹竿被人为挪动,救生衣的卡扣也出现松动。志愿者们逐点排查,将每一根竹竿重新固定,对救生衣则逐一检查浮力状况,确保卡扣完好后,为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增添一道坚实的生命保障。
每一根竹竿、每一件救生衣,都承载着志愿者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酷热中,志愿者们用汗水修复的不只是这些救生设施,更是湍急水流与宝贵生命之间那道不能断裂的安全索。他们以脚踏实地的守护,为沿岸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书屋里的课堂:把安全刻进成长记忆
“小朋友们,知道落水后不能做什么吗?”在新野县儿童书屋里,志愿者马老师的提问引发十几双小手齐举。这场专为亲子家庭设计的防溺水安全课堂,正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拉开帷幕。
课堂上,志愿者马老师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将“不私自下水”“不盲目施救”等要点编成顺口溜,最热闹的环节当属实操演练:家长们握着孩子的手,学习用竹竿施救时如何保持身体平衡;孩子们则在志愿者指导下,将橙黄救生衣穿戴整齐。
“来,大家跟我做‘剪刀石头布’。”志愿者樊老师示范着海姆立克急救法:“剪刀是定位肚脐上方两横指,石头是握拳抵住这个位置,布是双手包裹用力向上挤压。”孩子们跟着口令比划,家长们则用手机录制视频,准备回家后反复练习。
心肺复苏模拟环节更是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志愿者详细讲解按压深度、频率和吹气要点。小朋友们按照“30次按压+2次吹气”的节奏认真操作,家长也认真学习操作要点:“以前总觉得急救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知道,这些知识可能就是身边人的‘护身符’。”
课程尾声,志愿者为每户家庭发放图文并茂的防溺水安全彩页。彩页以漫画图解救援步骤,既巩固当日所学,又成为家庭常备的安全指南。
从河岸到书屋,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南阳市红十字小城大爱志愿服务队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小城大爱”的真谛。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最朴素的行动证明:当无数微小的善意汇聚成河,便能托起生命的重量,照亮安全的航程。(南阳市红十字会: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