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律师以案释法:转移资金拒执行 男子获刑两年缓刑三年
2025年10月20日   16:00 | 来源:中国文信网

  10月20日,中国文信网(南阳)发布厅《法治在线》栏目邀请北京达略(南阳)律师事务所郑春君律师,结合一起真实案例,深入解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后果,提醒市民:逃避执行不仅影响信用,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微信图片_20251020150658_15_46.jpg


  案例回顾:转移资金逃避执行获刑


  2024年,南阳市某法院判决林某向王某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计800万元。判决生效后,林某未履行义务,王某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林某不仅消极应对法院传唤,还将200万元公司资金转入亲属账户,导致判决长期无法执行。法院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2025年,林某主动投案并履行部分债务。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鉴于其自首、部分履行并取得谅解,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


微信图片_20251020150657_14_46.jpg


  法律解读:什么是拒执罪?


  郑春君律师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即构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


  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他强调,主动履行义务可作为从轻处罚情节,但不必然免除刑事责任。


  律师提醒:守法履约是公民基本责任


  “生效判决、裁定是司法权威的直接体现,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社会诚信的基本要求。”郑律师提醒,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若有能力履行却选择逃避,不仅会被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更可能因构成拒执罪面临刑事处罚。


微信图片_20251020150658_16_46.jpg


  结语


  此次公益普法活动通过真实案例与法律解读,让公众直观认识到拒执罪的严重后果。栏目呼吁市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共同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诚信。(张清波 刘娟)


(责任编辑:苏先花)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