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情怀 行动见力量 晋中市8名基层干部援疆风采录
2021年11月10日   15:24 | 来源:晋中晚报

党旗飘扬在地头
 

探讨工作
 

合唱《山西援疆誓词》
 

热烈讨论
 

下连队帮群众收秋
 

参观场史馆
 

栽植“连心”树
 

集体军训
 
  对口援疆工作,是党中央从全国发展大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输入人才是关键。
 
  党有号召,我们有行动;新疆有需要,干部入农场。今年,基于晋中市对口援疆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的需要,市委组织部从各县(区、市)选调了8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基层干部,充实到了农场机关的各个岗位。入疆近1个月,他们已在方方面面融入新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中。在红旗农场,晋中援疆干部正以“忠诚、担当、清正、坦诚、奉献”的实际行动谱写最美的时代之歌。让我们一起透过以下片段,欣赏他们的风采。
 
  农场有所需  晋中精准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以下简称红旗农场)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东部吉木萨尔县北30公里,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现有12个连队,常住人口1.7万人,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
 
  2019年兵团团场配套改革结束后,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情况,比如编制压缩后人少事情多,经济发展办公室一个部门对应上级19个部门;改革时通过纳编考试后进人,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显现出了人岗不适应的情况;干部年龄结构偏大,相当一部分岗位长期空编等。当前,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红旗农场党委正在积极推进“建镇”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农场积极争取对口援建地晋中市的支持,在晋中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下,本着“受援地所需、援助地所能”原则,从各县(区、市)选调了8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基层干部,充实到了农场机关各个岗位上。
 
  10月14日,武中元等8名柔性援疆干部满怀激动和向往,意气风发地乘机奔赴新疆,再乘车转战红旗农场。8名干部中,年龄最大的42岁,年龄最小的27岁,其余均为“80后”。他们充分发扬晋中干部素质高、能吃苦、肯奉献的精神,积极融入农场各项工作中,使得农场机关的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尤其是坚持每天早上1小时的军训和每晚的武装巡逻,逐渐成为红旗农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是援疆人  农场辟天地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头顶温馨的航空播音响起,新疆,我来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是新时代知识青年,我愿意到边疆吃最大的苦,愿意把青春栽到祖国的边疆,磨炼、沉淀、奉献……请大家看我们晋中援疆干部的表现!
 
  ——晋中援疆干部武中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我的理想。九九重阳节,我通过万米高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新疆,来到了红旗农场。看到了久负盛名的天山山脉,看到了准噶尔盆地的广阔农田,感受到当地人不见外的质朴情愫。我对未来充满憧憬,大美新疆我来了,大美红旗我来了。
 
  ——晋中援疆干部谢政伟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带着山西人民的深厚情谊,我来到新疆这片热土,从出发前的揣测与憧憬,初到时的新奇与感慨,经历中的忙碌与泰然,一个月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我是晋中援疆人,必将牢记嘱托、忠诚事业、精准援疆、奉献力量。
 
  ——晋中援疆干部李海刚
 
  在通往红旗农场的路上,看到了巍峨的天山;在和红旗农场职工的交往中,感觉到了新疆人的纯朴憨厚和热情好客;在参观吉庆油田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油田人的奋斗和精细……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我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
 
  ——晋中援疆干部赵永清
 
  2021年10月14日,我正式踏上了援疆的新征程,有紧张、有期待、有惶恐,但最大的还是期待。参加农场组织的军训,为连队职工收葫芦籽、萝卜、白菜,承担起卫生清扫、巡逻等任务,近一个月以来,有苦有累,但是过得很充实。
 
  ——晋中援疆干部冯建亮
 
  10月14日,当飞机到达乌鲁木齐上空时,大家都惊呼:“太美了!”白雪皑皑的山峦,漫无边际,浩瀚无垠。10月15日,我们开启了在红旗农场的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相信多年以后,回忆这段过往,一定是最难忘、最精彩的。
 
  ——晋中援疆干部赵鹏飞
 
  选择了援疆就意味着离别、孤独和奉献,远离家乡、亲人和朋友,但是我义无反顾。作为新时代践行者,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我的荣耀和骄傲,我将牢牢把握对口援疆工作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好职责,立足岗位,真情奉献。
 
  ——晋中援疆干部郝潇声
 
  来到红旗农场,第一印象就是“大”,一望无际、浩瀚无边,一路上看到美丽巍峨的雪山,深深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除美景之外,这里的风土人情,尤其是特有的习俗和琳琅满目的美食更让人充满好奇与留恋。我愿在美丽的新疆留下难忘的回忆。
 
  ——晋中援疆干部高宇
 
  清洁新家园 共栽“连心”树
 
  10月14日到达,10月15日一早,8名援疆干部便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机关大院。
 
  当时正是树叶凋零的时节,一夜过后,机关大院便是一层落叶。吃过早饭后,8名援疆干部拿起工具迅速投入到清扫大院的行动中,人多力量大,大家扫的扫、铲的铲、倒的倒,一会儿工夫,机关大院的角角落落便干干净净。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兵团的连队是新时代更广阔的天地。为了更快熟悉这里的生活,10月16日,8名援疆干部下连队走访,弯下腰蹲在地头,帮助群众收白菜、拔萝卜、抢收葫芦籽,和农场职工、群众打成一片。
 
  10月24日,援疆干部、援疆医生放弃休息,与农场党员职工群众一起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植树绿化、清洁家园实践活动。大家在援疆楼和馨苑小区前共同栽植了花牛苹果和玉露香梨树苗。
 
  大家两人一组分工合作,植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大家一起放线定行、平整土地、挖坑、扶正树苗、挖土填坑、挥锹培土,每道工序都做得十分认真。经过2个小时,20余棵从山西空运过来的果(梨)树苗栽植到空地中,美化了小区环境。
 
  当日下午,援疆干部和援疆医生再次到机关大院清洁卫生,大家积极热情,充分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认真清理地面上的垃圾、办公场所的卫生死角,铲除绿化带内的杂草杂物,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机关大院面貌焕然一新。
 
  站稳新岗位  撸起袖子干
 
  援疆为什么?来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早在进疆前,农场就把《山西援疆干部人才服务管理手册》《新疆四史》《兵团屯垦戍边史》等相关学习材料发给大家提前预习。进疆后,稍加适应,援疆干部们便发挥“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精神,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援疆干部工作队队长武中元向记者介绍,目前,大家均已充实到当地机关和连队工作中,武中元、冯建亮协助党政办工作,李海刚、高宇协助党建办工作,谢政伟和赵永清协助经发办工作,郝潇声协助综治中心工作,赵鹏飞协助文体广电中心工作。另外,武中元、李海刚、谢政伟、赵永清、冯建亮兼任连队第一书记。目前,8人均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投入各项工作,在学习、借鉴当地先进工作经验的同时,把晋中适宜当地的工作经验传播过去。
 
  “根据场领导安排,我于近日组建了一个红旗英才微信群,把学习在外、籍贯在红旗农场的大学生汇集起来,为未来大学生建设家乡、回馈家乡打好人才储备基础。目前,128名大学生均已入群。”武中元介绍说。此外,他和赵鹏飞、高宇3人还分别负责通过抖音、美篇、哔哩哔哩3个新媒体平台,对红旗农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知道红旗农场、了解红旗农场、走进红旗农场。目前,三人已制作8条短视频,发布美篇1篇。
 
  必修当地史  夜校办起来
 
  “我是山西援疆人,牢记党的嘱托,忠诚援疆事业,讲政治勇担当、讲纪律守清正、讲团结见坦诚、讲奉献有作为,为实现党中央治疆方略,推动高质量精准援疆,贡献全部力量……”晨跑路上、训练间隙,处处响起援疆干部合唱《山西援疆誓词》嘹亮的歌声与誓言。
 
  歌声让援疆干部更有凝聚力。
 
  参观场史馆、办起夜校让援疆干部更加熟悉新疆和兵团、了解红旗农场。
 
  红旗农场场史馆里,爬犁子、抬把子、坎土曼……一件件沾着铁锈的工具,默默诉说着军垦儿女战天斗地,誓将戈壁换新颜的奋斗历程;一张张和着泥土芬芳的黑白照片,静静地展示着军垦战士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发建设农场的风雨历程。
 
  援疆干部谢政伟说:“通过参观场史馆,我深深地感受到,其中流淌着军垦儿女的乡愁和热血沸腾的青春,他们有艰苦创业的梦想,有扎根边疆献青春、献终身,留下子子孙孙守边疆的家国情怀。”
 
  “看,这是军垦战士垦荒用过的坎土曼,那是他们曾经住过的地窝子……”最感动人的就是一边听讲解员解说,一边观看相关图片,援疆干部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人拉肩扛的年代……
 
  “11月10日晚举行援疆干部夜校开课仪式,夜校课程非常丰富,内容包括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发展史,兵团历史、兵团精神,昌吉回族自治州地理、历史和人文等,还可以选修哈萨克语、维吾尔族舞蹈。”援疆干部赵永清说,“上夜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当地,发挥援疆作用、体现援疆意义。大家都特别期待。”
 
  即是兵团人  军训塑形象
 
  既入兵团门,即是兵团人。
 
  兵团人就要拿出兵团人的气势,就要以更好的身体素质和形象服务兵团、服务红旗农场。于是,晋中援疆干部到红旗农场后的第2天,便开始每天早上1个小时的军训生活。
 
  “以前在乡镇上班时工作忙,偶尔锻炼,但没有坚持下来,来到农场后,我们每天早上参照军人的标准军训1小时,刚开始还有点跟不上节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我感觉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人越来越有精气神。”援疆干部高宇说,“我们就是要用军训这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增强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树立我们晋中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
 
  工作就是战斗,人生即是奋斗。经过近1个月的军训,如今这支队伍训练起来已经有模有样,大家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11月9日晚,红旗农场举行红色特战排成立仪式,援疆干部作为一班编入红色特战排中,它的主要职能是军事训练、武装巡逻、单位内保、机动处突、志愿服务,红色特战排的训练内容也将由每周一至周五的单兵队列,逐步增加每周一次跑步3公里,每月两次跑步5公里,以及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等,通过训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而为参加夜间武装巡逻打好基础。援疆干部赵鹏飞说:“既然选择援疆,就要以实际行动展现我们的忠诚与担当,相信1年下来我们肯定会脱胎换骨!”(文 / 闫淑娟 闫晓媛   图片由援疆干部提供)
 
编辑:赵永平
审核:卫奎狮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