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在晋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晋中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对晋中市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相关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作为山西省唯一DIP分值付费改革试点市,晋中市有力有序高位推动DIP试点工作,晋中市医保局更是将DIP支付方式改革列为年度“一号工程”。
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的目的不是为控制费用增长,而是强调系统的集成、部门的联动、多方的共赢。不断增大医保基金实力,坚持“多予少取”,鼓励看病多、看病好的医疗机构多拿钱,进一步发挥支付方式改革“指挥棒”作用。医疗机构主动参与、支持改革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变“要我控费”为“我要控费”。同时,激发了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成本的内生动力,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强化“三医联动”,促进分级诊疗。
“不做应景式的改革,不做盆景式的试点”,实现“全域、全流程、全覆盖”三全改革的规划。全市一级以上237家定点医疗机构,对五项医疗保险险种(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对2021年全年在院直接结算的所有医疗费用(即:三个“所有”)开展了DIP试点工作。
据介绍,目前,晋中市城镇职工保险和城乡居民保险两项保险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分别为9个月、8个月,基金运行整体进入安全区间。2021年,晋中市为职工补充保险、居民大病保险提高年筹资标准,其中:职工补充保险由120元/人提高到180元/人,居民大病保险由85元/人提高到100元/人,保证了两项保险的收支平衡。积极参加国家、省、市际联盟组织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效突显,节约了医保资金。强化贯标、医保信息系统切换工作促落地。强力推进全市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医用耗材等15项信息业务编码的贯标落地工作,为晋中市DIP试点工作铺平了道路。
4月30日,晋中市DIP试点工作启动,6月份,仅用一个月时间顺利完成前三年历史病案信息质控采集工作,共收集合格数据85万余条,7月底与国家医保研究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8月中旬,国家DIP疾病预分组结果显示,晋中市入组率达到98.18%。最终形成核心病组种3436组(含基层病种20组)、床日病种42组、综合病种500组。同时,信息系统开发、模拟测算、配套政策制定与下发等一系列工作已基本完成,形成了较为健全的DIP制度体系。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模拟测试付费阶段,年底前力争开展DIP实际付费工作。
在DIP信息系统设计与建设上,晋中市始终坚持高效、安全、有效的原则,并与国家、省医保平台上线同步筹划设计,为全省提供了DIP晋中方案。
下一步晋中市将持续发力,补足短板,圆满完成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文 / 赵永平 晋中市新闻办供稿)
编辑:赵永平
审核:卫奎狮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