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流年 平遥相“聚”
2021年10月19日   10:21 | 来源:晋中晚报

  谢飞和他的同学们对话: 回望纯真年代寄语年轻电影人
 

导演谢飞(左八)和他的同学们
 
  10月14日,2021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导演谢飞和他的同学们进行了“我们的纯真年代”对话。这已是谢飞第四次来平遥了,在他看来,平遥国际电影展非常有利于国内外青年导演作品的展示和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电影活动,所以他邀请了他的同学们,与观众分享各自的电影故事。
 
  为何选择“我们的纯真年代”这个题目?对此,谢飞引用罗雪莹的书名《回望纯真年代》,以“纯真年代”形容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电影人的创作历程。而他邀请的也是北京电影学院1960级同窗,包括导演张郁强、贺米生、蔡晓晴、奚佩兰、宋崇,分享他们在20到30岁期间,拍摄学习片和第一、第二部电影时的体会,与现场观众和青年电影人分享经验。
 
  谢飞介绍,现在很多青年导演的作品都太注重自我表达,非常个人化,“其实一个导演不应该只拍自己,而是要拍很多。”电影《泉水叮咚》的导演石晓华认为:“搞艺术需要有个性,但是个性是小众的,不能忘了艺术的社会责任。”电影《喜怒哀乐》的导演秦绂生也表示,创作是为了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展现给读者,而不是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搞艺术创作永远不要忘记深入生活。”电视剧《鲁迅》的导演史践凡说。
 
  关于对电影的情感,电影《飞飞从影记》的导演卢刚说:“你必须酷爱电影,深深地爱,把它当成生命来爱,这样才能拍出好电影。”电影《年轻的朋友》的导演李家模直言:“我了解学生,很多人学得好就是因为爱。我们这几个人就爱了一辈子,要爱电影,要真爱。”导演丁荫楠说:“要想干好,就要用一辈子干。”
 
  平遥探讨: 聚焦“从电影到超级剧集”
 

李少红(左二)等电影人关于“超级剧集”的探讨
 
  10月15日,平遥电影宫论坛空间举办“从电影到超级剧集”学术活动。导演李少红,编剧、导演董润年,制片人黄星,导演、编剧姜伟,画家、电影剪辑师、电影展艺术总监林旭东,向青年创作者分享自己在创作与制作方面的经验与思考,探讨电影与剧集在当下的融合趋势,展望电影与剧集的未来。
 
  李少红将“从电影到超级剧集”看作是“由历史的经历演化过来的”。作为较早开始拍摄电视剧的电影导演,李少红表示,当初拍电视剧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带进了很多拍摄电影的技术,如今回过头来看,当年将二者“打通”的尝试是有益处的,而且成为了当下的趋势。
 
  活跃于剧集制作一线的黄星谈到对于“超级剧集”的定义时表示:“要竭尽全力拿出我们最好的资源和能力,为审美水平不断增长的现代观众贡献更好的剧集,希望它可以从结果上成为‘超级剧集’,而不是‘事先张扬’的‘超级剧集’。”
 
  对于本次电影展新设的“平遥创投·剧集计划”以及参与其中的青年创作者,李少红相信:“电影和剧集的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平遥国际电影展有这样的敏锐性,给年轻人表现自己的机会,我希望平遥国际电影展能够成为今后剧集的发源地。”董润年也希望“平遥创投·剧集计划”能变成一个不仅可以促进电影和剧集融合,还能进行全新实验的思想碰撞场,创作者们要一起想办法产生新的力量、新的可能性和新的表现形式。
 
  导演丁荫楠荣获“五周年特别奖”
 

丁荫楠为平遥国际电影展点赞
 
  10月14日上午,2021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小城之春”举行特别仪式,为84岁的第四代导演丁荫楠颁发“五周年特别奖”,以此向这位在主旋律电影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导演致敬。本届影展首席顾问马克·穆勒为丁荫楠颁发荣誉,全场掌声雷动。
 
  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杰出代表之一,丁荫楠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立足于我国现实,追溯历史,面向未来,勇于探索。他以《逆光》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影坛,更以《孙中山》等伟人系列,开创了中国历史电影创作的崭新格局,为广大观众献上一部又一部令人难忘的影片。
 
  丁荫楠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激动地说:“给我这个奖,我受之有愧,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一起把中国电影传承下去。尽管我是第一次参加平遥国际电影展,但是我一直关注年轻导演的发展,向青年电影人学习。平遥电影展给我的鼓励我一定铭记在心,我一定好好再拍两部电影。”
 
  据悉,丁荫楠的《逆光》等数部极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影片将在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致敬”单元展映。
 
  火灾调查悬疑剧《灰烬之证》 亮相“平遥创投·剧集计划”
 

“火焰蓝”化身编剧上台讲解剧情
 
  “平遥创投·剧集计划”是2021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产业板块的新设单元,也是国内电影展首度设立剧集创投。10月14日,该项目陈述会正式拉开序幕。本次共有22部作品入围,其中由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作为制作单位,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孙江担任编剧的剧集项目《灰烬之证》成为一大亮点。当身着一身“火焰蓝”的孙江站在陈述台上时,立刻成为了一道独特风景。
 
  在陈述中,《灰烬之证》项目发起人、编剧孙江选取剧集第一集公交车纵火案,为现场嘉宾进行罪案现场复原,并用专业、缜密的火灾调查思路带领大家进行取证破案。除了专业、翔实的火灾调查案件,每一集剧集的故事最终都会回归到人性的思考与社会的思考上,就像第一集,对公交车纵火案抽丝剥茧后,进行正向的社会反思与人性拷问。
 
  作为火灾调查题材悬疑剧,《灰烬之证》是近年来少有的中国消防火灾调查类影视剧作品。相比以往展现消防员英勇无畏的影视剧而言,该剧另辟蹊径,火场探案、废墟追凶,将不为人知的火灾调查搬上荧屏,用悬疑、惊悚、犯罪的类型化叙事,展现火灾调查工作的职业魅力。该剧不仅填补了中国消防火灾调查类题材影视剧的一大空缺,而且还通过真实案例,反思社会热点问题,传播消防安全知识,同时弘扬中国消防火灾调查人员的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
 
 
  “红色印象”电影海报展引发关注 回望电影百年感受奋斗足迹

电影海报展引发关注
 
  “这是咱们北京电影制片厂拍的!”“这是你们辽宁电影制片厂拍的!”“这是西安电影厂拍的!”……连日来,在平遥电影宫C1展馆“红色印象”电影海报展上,时不时就能听到这样的对话。2021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相“聚”了众多电影人,原版电影海报展也带给很多人带来满满的“回忆杀”。
 
  本次电影海报展由平遥国际电影展有限公司、东方文都(北京)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今年正值建党百年,电影海报展特地精选了从1921年至今100幅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原版电影海报进行展出。从《小花》到《报童》,从《中国共产党》到《开天辟地》……一幅幅极具张力和时代印记的电影海报,不仅勾勒出中国电影史的动人心魄、辉煌成就,更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
 
  作为影片与受众交融、沟通的重要艺术媒介,电影海报需要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将影片风格、剧情方向、角色形象等内容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东方文都(北京)山西项目负责人王瑞瑞表示:“海报作为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电影门脸’,承载了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承载了时代记忆。此次精选的一张张海报是中国电影的记忆,是中国共产党的记忆,举办这样的展览,就是为了让大家共同回望中国电影走过的每一个脚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步发展足迹。”
 
  本次电影海报展不仅展出了百幅电影海报,还通过文字将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一百个“第一”进行了介绍。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展览还专门展出了“英雄山西、红色晋中”相关内容,以山西汾河为轴线,通过图片展出了此次遭受强降雨袭击过程中,山西人民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场景。
 
  10月6日,左权高中生回家路上被洪水卷走,消防员激流中不顾个人安危前去营救;10月7日,平遥县磁窑河发生决堤,消防员跳入冰冷的洪水中筑起人墙……王瑞瑞表示,此次借用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及电影海报展展出这样的图片,就是希望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之所以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电影海报展也吸引了众多年轻电影人以及游客观展,一位来自河南的年轻编剧表示,电影海报其实就是电影史的浓缩,可以说是时代中定格的电影片断。来自安徽的游客李晓燕说:“这样的海报展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它让我看到了电影的红色印记,也看到了山西人民抗击洪灾的坚强,二者相得益彰,很受感染。”(文 / 史俊杰  程浩  摄影 / 史俊杰  程浩  史曼菲)
 
编辑:赵永平
审核:卫奎狮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