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区小白乡万亩枣园 红枣树下话丰年
2021年09月30日   15:33 | 来源:晋中新闻网


欢乐采摘
 

枣农正在挑选鲜枣进行包装
 
  眼下正是红枣成熟的季节,9月25日一早,太谷区小白乡沙子地村种植户李爱昌就把妻子送到了村口的交易市场,这几天乡里举办万亩枣园中秋红枣品鉴活动,往来的客商很多,价钱一天一个样,每天的收入都不错。摊点是事先规划好的,妻子负责挑拣、过秤、包装,老李负责下枣、运输,他家的枣品相好,每天摘的都不够卖。刚刚安顿好妻子,乡里负责采摘接待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10余位采摘客人已经在等着老李去带路。
 
  老李家种了6亩枣树,都在小白乡万亩红枣园区里,采摘的价格是10元1斤,相当于零售价的1.5倍,老李笑着和等着的客人打了个招呼,就带着人群往地里走。
 
  来采摘的是太原的杜女士一家。“早就知道太谷的壶瓶枣好吃,小白的壶瓶枣是太谷最正宗的,所以趁着周末带老人孩子一起来体验一下,原以为路上会走很长时间,没想到园区的道路特别好走,一路畅通就到了,停车也很方便。我们还打算给孩子认养几棵枣树,明年这时候就能吃到自己枣树结的大红枣了。”他们一边采摘一边拍摄,除了采摘,他们还打算参加太谷区文旅局举办的“枣儿红了、秋意浓了”网络摄影活动,既能宣传万亩枣园“枣文化、枣养生、枣产品、枣团圆”理念,也能和大家分享在采摘与枣园中游览的乐趣。
 
  枣树在太谷的栽种历史悠久。自从密植丰产技术推广后,太谷红枣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获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多年来,太谷区重视红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多方面具体筹划,制订优惠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力图打造体系完整、市场宽泛的特色红枣产业;林业部门对枣农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通过宣传和培养先进红枣栽植村等方式推动全区红枣产业发展。
 
  小白乡素有“中国枣乡”的美誉,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红枣产业的实施地,也是太谷壶瓶枣的原产地。这里生产的壶瓶枣个大、皮薄、肉厚、味甜,属枣中精品。整个红枣产业园总面积近2万亩,以园区形式进行集中管理运行,通过规模化集中种植、树种矮化、“双调双盖”、统防统治、高效提质等技术,红枣品质得到很大提升,园区实现总产值1.2亿元,形成了“太谷壶瓶枣”品牌,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小白乡以红枣为主导产业,依托“山西农谷”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通过专业合作社提升了组织化水平,形成了“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模式,“产+销”体系逐步构建。此外,大力拓展网络销售平台,在天猫、京东电商平台均设有太谷壶瓶枣销售网点。随着太长高速公路、榆祁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太谷壶瓶枣乘着交通建设的东风,走出山西、走向全国,目前一部分壶瓶枣销售至国外,打开了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外市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小白乡深入挖掘红枣文化,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基础,优化农产品加工技术,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及休闲体验产业,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红枣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形成农旅产业融合新格局。为了扩大壶瓶枣的品牌影响力,太谷区文旅局和小白乡联合打造“养生太谷、红枣品鉴”活动,从9月下旬开始,红枣采摘、枣园骑行、农产品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谷秧歌展演、网红直播、线上销售等活动陆续举办,同时,红枣博览馆也进一步丰富了枣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展览。
 
  “一颗红枣致富一方百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白乡万亩枣园现在辐射带动了2000余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更多的年轻人走入红枣种植加工销售队伍,用新思维、新办法、新渠道把红枣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编辑:赵永平
审核:卫奎狮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