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到南下 ——百年赵方向揭秘展》将于7月7日在晋中市图书馆开展
2021年07月05日   17:39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中国发布网讯(卫奎狮 柳晴晴)《从抗战到南下——百年赵方向揭秘展》将于7月7日—8月7日在晋中市图书馆开展,展出时间为期10天。
 
  此次《从抗战到南下——百年赵方向揭秘展》将通过《无声的证明》、《姚家沟抗战村账》、《泛黄的相册》三个篇章来向世人展出赵方向从抗战到南下的故事。
 
  其中,《姚家沟抗战村账》更是讲述了在1941到1944的四年间,一个偏远乡村的财务收支与全民抗战的火热故事。
 
  “公粮”、“拥军款”、“民兵买子弹”、“修步枪工资”、“动员战士”、“战士盘费”、“站岗棉衣”、“买枪小米”、“欢送新战士大会”、“二次新战士动员”、“送战士被子”、“民兵买石雷炸药小米”、“欢送武工队”、“买枪油”……这些今天几乎无法刷频的词、词组,正是存在于《姚家沟抗战村账》这样一个记录过去年代的事情的账本里。
 
  抗战胜利之前的几年,是太行山区最艰苦的岁月,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乡村苦不堪言。但是,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乡民们在抗日政府有效组织之下,村财政用“取之于民”的微薄的财粮,汇入全民抗战的大潮!解决八路军、游击队的兵源,为力所能及的抵抗提供后勤保障。深入人心的“赶走敌寇保家卫国”的思想,让80年前的薄薄的麻纸承载了全民抗战的厚度,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姚家沟抗战村账》正是左权县(辽西县)抗日干部、南下革命干部赵方向所记录的。赵方向原初的名字是“方相”。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后,自己改成了“方向”,用意是朝着“共产党和八路军引导的方向”而行!赵方向,1921年1月10日(农历庚申年十二月初二)出生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西乡姚家沟村。他的父亲赵德元是个细活儿木匠,1945年去和顺送废铁换炸弹受伤去世。赵方向8岁起在村里上了冬学。1937年11月参加了辽县抗日自卫队。1939年9月由刘元龙介绍入党。10月起,赵方向历任姚家沟村抗日自卫队队长、村财粮干事、村副、青救会主席等。在村里当民兵排长时,查岗与日军相遇,他开枪报警,保护了全村人的生命安全。而《姚家沟抗战村账》就是他担任“村财粮干事”时的账目,清清楚楚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文字、数字财富。
 
  1944年,赵方向从村里调出来到区上工作,结束村务管理之前,将三年账目进行了一次汇总。1949年,解放区组织干部南下,赵方向主动给县委打电话,要求报名。他和县里38名干部加入了“长江支队”,直达福建省的南平地区。后任泰宁县供销社主任、县农业局局长。“文革”中,赵方向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但是他始终坚信党。1973年带着全家返回太行山左权县川口村落户,支持家乡建设。1996年12月3日在左权县川口家中病逝。
 
  赵方向是无数个出生于特殊年代的中国人中的一个,太行人中的一个。他和中国共产党同龄,他一经加入中国共产党,就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为党工作,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姚家沟抗战村账》是他平凡而坚实的人生中,非常能体现其工作精细化的证明。
 
  而今,在举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抗战纪念日,把这份80年前书写的沉甸甸的“村账”展献出来,从一个细微之处,见证百年沧桑。所呈现的《从抗战到南下——百年赵方向揭秘展》是要表达:忠其所忠,爱其所爱,身体力行,让心永红!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文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